心电图系列讲座3 窦性心律失常 早搏 逸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过早搏动 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为过早搏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产生机制包括:1)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2)折返激动;3)触发活动。 根据异位搏动发生的部位,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期前收缩,其中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房性次之,交界性比较少见。 房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提早出现的P’-QRS波, 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P’-R0.12sec; 代偿间歇不完全; 有时早搏之P’波之后 可不出现QRS波, 称为房早未下传。 X 2X 房早干扰现象 房早提早过早, 逢交接区不应期不能下传。或延迟下传 早搏之P’波引起的QRS波有时也可增宽变形,形成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称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 V1 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的激动发源于房室交界区,其激动下传心室时与窦性激动的下传途径相同,故其产生的QRS正常。 交界区兴奋点逆行向上激动心房,产生逆行P波,Ⅱ导联倒置,AVR直立。也可埋没于QRS之中,看不见P波。 P’在QRS波之中 P’在QRS波之前 P’-R间期0.12s P’在QRS波之后 R-P’间期0.20s Ⅱ Ⅱ Ⅱ 交界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1. QRS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形; 2. 如交界区激动逆向上传至心房,可产生一个逆行的P波(PII, III, aVF倒置,PaVR直立); 3. 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中,之后,也可在其前,但P’-R0.12sec;也可不出现P波; 4. 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Ⅱ 下传快于逆传 逆行P波位于QRS之后 逆传快于下传 逆行P波位于QRS之前 交界性早搏与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其后无完全性代偿性间歇,P’波直立 Ⅱ P’ P P P’ P P 交界性早搏其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P’波倒置 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1. 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增宽变形,QRS时限常>0.12sec,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2. 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3. 提早出现的QRS波前无相关P波, P P P X 2X 室早二联律 室早三联律 成对室早 插入性室早 过早搏动按其出现的频率而人为地分为偶发性,多发性和频发性。在某些频发性早搏中,可见一 定的配对规律: 如 1个正常+1早搏称二联律 2个正常+1早搏称三联律。 偶发单源性室性早搏 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危急值 连发室性早搏 ---危急值 R-on-T现象 R-on-T现象的严重后果---室速 谢 谢 窦房阻滞:规则的P-P间隔中某个或几个P波突然消失,失去的P波的长间隙在时间上与正常P-P间隔恰好成倍数关系。 逸搏与逸搏心律 逸搏与逸搏心律 当上位节律发生病损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如病窦综合征),或者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较长间歇时(如早搏后代偿间歇),其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室,使心脏免于停搏。仅1-2个异位搏动称逸搏。 连续三个以上称逸博心律。 逸博是心脏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60-100 20-40 40-50 50-60 ① 房性逸搏特点: 推迟出现的P-QRS-T波,P波与窦性P波有差异,PR大于0.12秒。QRS正常 按逸搏发生的部位分为房性逸搏、房室交界性逸搏和室性逸搏三种。其中以房室交界性最多见,房性最为少见。 ② 交界性逸搏特点 : 推迟出现的P-QRS-T波,P波为逆行P波,位于QRS前或后,或QRS波群中无P波可见。PR间期小于0.12秒。QRS正常。 ③室性逸搏 特点 推迟出现QRS波,QRS宽大畸形,其前无P波或相关P波, PR间期小于0.12秒。 识 图房性逸搏 P波推迟出现,与窦性不同,PR间期大于0.12秒 其后QRS波正常。 异位心房兴奋点 激动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