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常见的心律失常.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室内传导阻滞 心室内传导阻滞是指希氏束以下的心室内传导系统发生的传导障碍改变。 分类 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QRS波群时限增宽,超过0.12秒 V1导联出现RSR’波形 I和V6导联的S波时限增宽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临床意义 一些正常人可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侧心脏受累的疾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血压、肺动脉狭窄和肺栓塞。 心肌缺血、梗死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QRS波群时限增宽,超过0.12秒 I导联和V6导联出现M状波形 V1导联的QRS波群向下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临床意义 罕见于正常人 通常反影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或传导系统退行性变 心血管病:高血压、心瓣膜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S-T段抬高 在心肌梗塞中,往往指示为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S-T段抬高 在心肌梗塞中,往往指示为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T波倒置 S-T段抬高后,很快就引起T波倒置,亦代表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Q波 不正常的Q波 增宽0.04秒,Q波长于R波的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 定位 心电图导联 下壁梗塞 inferior II, III, aVF 前壁梗塞 anterior V2 – V4 间隔部梗塞 septal V1 – V2 侧壁梗塞 lateral I, aVL 心尖梗塞 apical V5 – V6 后壁梗塞 posterior V1 – V2 reciprocal changes 谢谢! 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 P 波:早出的心房节律,其P波的形态与窦房结所产生的不同,当心律过速时,P波会藏于上一个T波中 P - R间段:正常或稍长 节律:除早搏出现外,是规则的 心率:正常 QRS波群:0.04-0.10秒 心电图特征 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 通常在没有征状的情况时,不需要治疗。 治疗原发病因 记录和继续监察房性早搏的出现有没有增加,或转化为其它更严重的心律失常,例如心房颤动。 如有增加,可考虑药物的治疗,例如:洋地黄、奎尼丁等。 护理措施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突然出现一连串的六个或以上单一焦点性的房性早搏。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P 波:P波的形态与窦房结所产生的不同, P波会藏于上一个T波中或QRS波群中 P - R间段:不能测量 节律:规则 心率:每分钟约140至220次 QRS波群:0.04-0.10秒 心电图特征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记录 评估血液动力指标,心排血量的减少。 颈动脉按摩 电复律 同步除颤术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护理措施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的形成是由于心房内一个节律点的连续放电,速度在每分钟220至350次之间;由于有时候房室结仍处于不反应期,所以并非每一个扑动波都可以传导到心室 心房扑动 P 波:由一种振幅、形态相同的连续的扑动波代替了P波,呈锯齿形 P - R间段:不能测量 节律:心房节律是规则的﹔心室节律规则按心室对心房的传导反应而定,可以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 心率:心房率的每分钟250-300次﹔心室率则以室房传导反应而定 QRS波群:0.04-0.10秒 心电图特征 心房扑动 记录 观察心排血量减少的病征 电复律 同步除颤术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护理措施 心房颤动 心房纤维颤动 心房颤动的形成是由于心房内有许多个异位节律点,一个异位起点紧接另一个放电,使心房不停地颤动而非收缩;由于心房不停的颤动使房室结不停的处于不反应期中,所以只能间断地传导到心室,因而产生不规则的心室律。 心房颤动 心房纤维颤动 P 波:正常的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振幅与形态不一致、节律不规则的颤动波 P - R间段:不能测量 节律:不规则 心率:心房率每分钟350-650次或不能测量﹔心室率则室房传导反应而定 QRS波群:0.04-0.10秒 心电图特征 心房颤动 心房纤维颤动 记录 观察心排血量减少的症状及体征 电复律 同步除颤术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护理措施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当窦性或房性冲动不能按时传导至房室交界区时,交界区就会产生冲动以控制心室,形成交界性心律。 分类 房室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异搏心律 房室交界性早搏 P 波:倒立P波出现在QRS波群前 没有P波 倒立P波出现在QRS波群后 P - R间段:通常不到0.12秒或不能测量 节律:除早搏出现外,是规则的 心率:不定;一般正常 QRS波群:0.04-0.10秒 心电图特征 由交界所产生的早期收缩。 交界性逸搏心律 P 波:倒立P波出现在QRS波群前 没有P波 倒立P波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