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电图系列讲座1 心电原理房室肥大.ppt

发布:2019-09-07约6.8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率的检测 R-R间距为0.6sec,心率=60÷0.6=100次/min 心 率 100 次/min 不规则心率的测量: 测量15厘米长(6秒),计数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如果计数3秒则乘以20。 心电轴的检测 通常可根据肢体Ⅰ、 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 若Ⅰ、Ⅲ导联QRS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则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90?); Ⅰ Ⅱ Ⅲ 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 则属心电轴右偏; Ⅰ Ⅱ Ⅲ 电轴右偏—肺栓塞 SⅠ SⅢTⅢ 电轴偏移的计算方法: ①查表法:利用Ⅰ、Ⅲ 导联QRS波群电压代数和查表,求出心电轴值。 ②目测法: 观看QRS波群主波方向。 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1.心电轴右偏见于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2.心电轴左偏见于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心电轴偏移可受生理因素影响: 横位心:心电轴左偏(肥胖、妊娠、腹水等)。 垂位心:心电轴右偏(瘦长型、婴儿)。 电轴左偏----左前分支阻滞 钟向转位 (定义: 指从心尖部朝心底部方向观察,心脏沿其长轴旋转。(长轴:自心基的主动脉根部至心尖) 。 (二).分类: 顺钟向转位 逆钟向转位 1. 顺钟向旋转: 右室面波形向左前方移动。 V3呈rS型为中度,V5 呈rS 型为重度。------左移 2.逆钟向旋转: 左室面波形向右前方移动。 V3呈Rs 型为中度,V1呈Rs 型为重度。-------右移 1. 顺钟向转位见于右心室肥大,肺气肿,肺心病。 2. 逆钟向转位见于左心室肥大(轻度)。 1.将各导联的心电图大致浏览一遍,注意有无伪差。 2.找出P波,P波在Ⅱ、V1导联最清楚。根据P波的有无,形状及与QRS波群的时间关系。 3.测定P-P或R-R间隔、计算心房率 或心窦率。 4.观察各导联的P波、QRS波群、 S-T段和T波的形态、方向、 电压和时间是否正常。 心电图分析方法 5.测量心电轴。目测看Ⅰ Ⅲ 导联。 6.测量P-R间期和Q-T间期。 7.比较P-P间隔和R-R间隔、找出P波 与QRS的关系、注意有无提前,延后 或不整齐的P波和QRS波群、以判定 异位心律和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 8.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作出心电图 结论。 心电图分析方法 P波:振幅,形态, 时限,频率 PR间期: P波与QRS波关系: QRS波:形态,电 压,电轴,钟向 转位,有无异常 Q波 ST段: T波: U波: QT间期: 定标 5.测量心电轴。 6.测量P-R间期和Q-T间期。 7.比较P-P间隔和R-R间隔、找出房律与室律的关系、注意有无提前,延后或不整齐的P波和QRS波群、以判定异位心律和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 8.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作出心电图结论。 心电图分析方法 R QRS电压 下一节 心房与心室肥大 谢 谢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4. QRS波群:表示心室的除极化,正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1sec 1. *QRS波群:心室除极波,代表心室除极的时间、电压变化。 2.* 命名: 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R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称为S波, 第二个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后第二个负向波称为S’ 波,……。 只有一个负向波称为QS波。 波幅<5mm的用小写q、r、s ; 波幅≥5mm的用大写Q、R、S。 QRS波群正常值 1.QRS时限:正常成人<0.12s,多数在0.06~0.10s ,平均0.08 s。 2.电压: 胸导联:A.右室 RV1 <1.0 mv, RV1 +SV5 <1.2 mv。 B.左室 RV5<2.5 mv, RV5 +SV1< 4.0 mv (男) <3.5 mv (女)。 肢导联:A.右室 RavR < 0.5 mv。 B.左室 RavL<1.2 mv, RavF<2.0 mv, RⅠ<1.5 mv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