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河南省人民医院东院肾病风湿免疫科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东院肾病风湿免疫科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于血液透析中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199-02
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等方式的不规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目前临床尚未发现糖尿病的根治方法,只能以控制病情为主,但长时间的治疗中极易引发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即为糖尿病肾病[1]。糖尿病性肾病是因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造成肾小球硬化的一种疾病,易造成患者死亡。临床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是血液透析治疗,虽然疗效确切,可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但治疗后更易引发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相关学者认为,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鉴于此,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东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患者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3.19plusmn;6.75)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78plusmn;3.83)年。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5.84plusmn;5.46)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11.09plusmn;2.9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治疗程序,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此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步骤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因长时间的治疗过程,难免会形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出现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甚至部分患者产生放弃治疗或者认为治疗没有效果的消极的想法,不肯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多鼓励患者,适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饮食护理: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案,加强营养补充,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控制血糖也有较大的帮助。③管理控制:每天监测患者的血压、尿量及体重,并详细记录,对患者的体重及每日摄入的液体量需进行严格控制。④健康教育:患者透析期间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的疾病、治疗及并发症知识;并告知患者透析2h之内最好进食一些干食,水分摄入要严格控制,避免出现低血压。⑤感染护理: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两位患者同时透析,尽量减少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当患者出现感染时,需立即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数越高患者心理状态越差。利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H)[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共100分,分数高则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hi;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plusmn;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趋势更为突出,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x-plusmn;s,分)
3.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多发微血管疾病,起病初期易造成患者肾功能不全,不及时治疗则会引发尿毒症,该病症状重、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死率高,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打击均较大。目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