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探究欧姆定律》作业设计.docx
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物理
九年级
第一学期
沪粤版
探究欧姆定
律
单元组织方
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怎样认识电阻
第十四章第一节
2
探究欧姆定律
第十四章第二节
3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四章第三节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单元内容:14.1怎样认识电阻
14.2探究欧姆定律
14.3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紧接上一章的内容,继续对电路进行定量化的深入研究,可以说是上一章电路、电流、电压等知识的延伸和综合。欧姆定律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是电学中的基本规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电路的深入认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知识框架:
三.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了解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并进行实验,学会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学会从数据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和对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3、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含义,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解释有关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单元作业目标
1、利用课时作业,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检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摸清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借助作业评价批改,反映出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漏洞,学习难点和易错点,以利于教师在讲评作业时,
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及时纠错。
2、根据课时所学内容的侧重点,结合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的课时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创新能力。
3、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重难点,既有巩固,也有提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消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单元设计思路
1、分层设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让他们有创造性的自由发挥,让优等生继续保持学习劲头,后进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
2、多样性作业设计。利用书面、实践、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趣味性作业设计。物理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课时作业
怎样认识电阻
第1课时认识电阻
课后作业(基础题)
题量
8题
完成时间
10分钟
题目
1、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没有电阻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和温度有关
2、一根铝导线电阻是R,要使连入电路中的导线电阻变大,可采取 ( )
A.将这根铝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中
B.将这根铝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中
C.降低导线两端的电压或增大通过导线的电流
D.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铜导线代替这根铝导线接入电路中3、两只灯泡的灯丝长度相同,都是用钨丝制成的,其中甲灯泡的灯丝较细,乙灯泡的灯丝较粗,将它们的电阻相比较,则
( )
A.甲的电阻较大 B.乙的电阻较大
C.甲、乙的电阻一样大 D.无法比较4、.如图所示,AB和CD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
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比较
这两段导体的电阻大小,有 ( )
A.RAB>RCD B.RAB=RCD
C.RAB<RCD D.无法判断
5、家庭用的白炽电灯的灯丝烧断后.适当动一动灯泡可将灯丝搭接上,这时灯丝的电阻与原来相比是 ( )
A.变大了 B.保持不变 C.变小了 D.无法确定6、单位换算:100Ω= kΩ= MΩ;
0.05MΩ= kΩ= Ω
7、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A、B之间接电阻。
本实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