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正规金融.ppt

发布:2017-05-30约2.29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供给领先型与需求追随型: 金融发展模式的转变 ——以农村非正规金融为例 (一)金融发展的两种模式   供给领先模式。该模式认为,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强调金融服务的供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 需求追随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经济主体在经济的增长中产生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导致了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出现。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领先型金融模式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追随型的金融模式将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外生金融与内生金融) (二)农村非正式金融 1、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不同形式 ——自由借贷  这是指发生在亲戚、朋友、乡亲和邻里等非常熟悉的人们之间的借贷关系。  借贷的数额较小,期限较短,一般不需要正规的合同,即使制定了合同,其契约的要件也不完备;此外, 自由借贷的利率变化很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一般与信息的完备程度成反比,与借贷双方的了解程度和亲疏程度成反比。 ——钱背 是指借贷成交信用的中介人或中保人,他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从中收取手续费和信息费。 ——钱庄  是指在民间个人和少数人成立的为借贷双方提供担保的组织。中保人把资金供求双方联系到一起,是合约订立的见证人,在发生纠纷时,中保人一般是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的,一旦一方违约,中保人必须充当保人的角色,有时自己必须要赔偿违约损失的一部分。这种形式的金融中介行为,由于中介人的介入使得金融交易的范围和规模得到了扩大,但是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大。实际上中介人的“面子”就是非物质形式的抵押品。 ——合会 这是民间盛行的一种互助性融资形式,集储蓄和信贷于一体。一般有若干人组成,相互约定每隔一段时间开会一次,每次聚集一定的资金,轮流交给会员中的一人使用,基本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中,事先固定使用次序的称为轮会,按照抽签方式确定使用次序的叫做摇会,以投标方式决定使用次序的属于标会。 ——合作金融的原则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四个基本特征: (1)自愿参加原则, 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2)民主管理原则,按一人一票制度形成合作社的重大决策。 (3)以社员为基本服务对象,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提供服务,对非社员的服务只有在基本满足了社员需要的前提下才能提供。 (4)股金分红受到限制原则和提留积累原则。  2、非正规金融的功劳  从国际上看,罗纳德·麦金农(1973)和皮斯克凯、亚当斯、唐纳德(Pischke,Adams,Donald)(1987)在考察了农民与正规金融组织之间的借贷交易行为后,认为能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组织贷款的农户仅是一小部分。这个比例在非洲大约是5%,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或许仅有15%, 并且这些贷款都集中在少数大生产者手中。在典型的低收入国家,不到1%的农户却得到了增加的贷款总额的大约80%,仅有15%的农户得到了余下的20%,而80%多的农户不能得到贷款 。 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市场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信贷机构的四倍。对于农民来说,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IFAD,2001)。这说明,在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作用的基本上不是以正规合约为基础的契约型信用,而是农户之间依靠血缘和友情而形成的关系型信用。与正规金融部门的契约型信用相比,这种“乡土味”的关系型信用在我国似乎更具有普适性。 在农户脱离了为温饱而担忧的经济状况后, 以面子成本为纽带的民间借贷将会逐渐被淡化,关系型信用就会逐渐地向契约型信用过渡。   在民间借贷的关系型信用里, 交易的完成本身总要附加一定程度的情感成分与情面价值。 借方总归在精神上又一种额外负担,总觉得欠对方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别的无形的东西。   契约型信用正好解决了借款人在人格化交易中所承受的面子成本问题。从此可见, 经济的发展内生着由关系型信用向契约型信用演进的动力。 3、非正规金融的优势   (1)信息成本低   决定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以及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用。   在民间借贷中,正式金融所必须的这种费用是内化于当事人大量平常的生活中的。再加上一定的地缘、人缘和血缘关系保证,这样,民间金融的违约性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大大下降。 (2)信用约束强  基于社会初级群体联系的道德约束始终是农村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借款农户的恶劣行径就会成为整个村落的共同信息,从而使潜在违约面临着惩罚的扩大化的威胁。这样,理性的借款人就会选择自觉还款。从而,关系型信用一般地具有自我履行的特征。 (3)重复搏弈   非正式金融交易,特别是同一社区内村民之间的借贷,由于其间关系较稳定,有着长期合作的预期,一般情况下,似乎更有可能接近于无限大的情形从而相对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制约借款人的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