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成因及绩效研究的任务书.docx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成因及绩效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强。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一直存在着,如“高利贷”“场外配资”等。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兴起,既反映了部分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也暴露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滞后、渠道单一等问题。因此,对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探析其形成的原因和特征,评估其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通过研究,为改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成因,研究其机构特征、服务渠道与绩效,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
1.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形成原因及机构特征
探析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形成原因,包括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市场因素等,深入分析其机构特征,包括机构类型、服务对象、业务范围、服务渠道等。
2.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服务渠道与绩效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服务渠道,包括金融产品类型、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对其绩效进行评估,分析金融机构的盈利与风险水平。
3.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基于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提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包括加强监管、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服务渠道等措施。
四、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等多种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成因、特征和绩效。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将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成因、机构特征、服务渠道与绩效,提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为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六、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月):文献资料调研,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阶段(2月-4月):制定问卷调查方案及实施,数据收集和整理。
第三阶段(5月-6月):实地调研并分析研究结果,撰写报告初稿。
第四阶段(7月):报告修改完善,并进行结论评价。
七、参考文献
[1]张勇.我国乡村非正规金融机构风险特征识别[J].农村金融研究,2017(04):16-20.
[2]李洪涛,张划,王雪梅.新形势下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与管理对策研究[J].金融勘探与监管,2020(09):23-31.
[3]马瑞玲.从非正规金融看新农村金融[J].21世纪经济报道,2012(19):38-39.
[4]王靖,宋曦.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监管:机理,问题,对策[J].财经论丛,2021(03):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