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课程标准.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食用菌生产》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园艺技术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食用菌菌种生产与常见菌类栽培生产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为中心。
本课程学习重点在于掌握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食用菌的基本理论及实习实训操作技术技能。培养适应食用菌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门课程以菌种生产和菌类栽培生产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设计过程中,以菌种生产和菌类生产的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的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达。“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和菌类栽培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就业、择业及创业就业能力。
2、具体目标
能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和菌类栽培生产的基本知识;
会食用菌一级菌种培养基配制、灭菌,无菌操作接种、培养;
会食用菌一级纯菌种的组织分离培养、扩大繁殖;
会食用菌二级菌种谷粒培养基配制、灭菌,无菌操作接种、培养;
会食用菌三级菌种木屑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配制、灭菌,无菌操作接种、培养;
会蘑菇、香菇、金针菇、草菇、平菇等代表性菇类的栽培生产。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一食用菌生产资源与生产计划
1、参考学时:
12学时
2、学习目标:
了解食用菌基本概念、形态构成
了解食用菌生产及生产资源
了解食用菌产业形成及发展趋势。
了解食用菌生产计划制定内容
3、工作任务:
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生产的概念、食用菌生产资源、食用菌产业形成与发展趋势、开发生产的三大效益食用菌生产计划制定
任务一食用菌生产资源
参考学时
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食用菌基本概念与形态构成
了解食用菌生产资源
了解开发生产的三大效益
了解食用菌产业形成、发展趋势前景。
能力目标:
会食用菌生产资源、产业状况调查
素质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
相关知识
1.食用菌及食用菌生产概念
2.食用菌生产资源
3.食用菌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4.食用菌产业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操作训练
1.食用菌生产资源及产业状况调查
2.调查报告书写
考核评价
理论:占40%(课堂表现+调查报告)
实践:占60%社会调查研究能力
拓展知识
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
任务二食用菌生产计划制定
参考学时
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菌类生产计划制定的内容、生产计划书写。
能力目标:
能制定菌类生产计划和书写生产计划书。
素质目标:
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相关知识
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
计划书书写的基本要求
操作训练
白蘑菇生产计划制定与生产计划书书写
考核评价
理论:生产计划制定内容科学合理占50%;
实践:计划书书写格式规范占50%
拓展知识
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实施全过程,书写生产总结和技术总结
项目二菌种培养与生产及质量鉴定
1、参考学时:
46学时
2、学习目标:
了解菌种培养的基本设备、工具、器皿、材料等要求用途。
能进行食用菌一级菌种培养基配制、灭菌,斜面制备。
能用菇类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一级纯菌种。
能进行一级纯菌种的扩大繁殖。
能进行食用菌二级菌种培养基(谷粒培养基)配制、灭菌。
能进行食用菌三级菌种培养基(棉子壳养基或锯木宵培养基)配制、灭菌。
能进行食用菌二级菌种无菌操作接种、培养。
能进行食用菌三级菌种无菌操作接种、培养。
能进行食用菌三级菌种质量鉴定。
能进行菌种生产计划制定。
3、工作任务:
菌种生产计划制定
认识菌种培养的基本设备、工具。
一级菌种斜面培养基制作、一级菌种的组织分离培养、一级斜面纯菌种的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