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建议案:主题二十 和平与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题二十 和平与发展
【课标链接】
1、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2、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5、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考点梳理】
1、戈尔巴乔夫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
时间:1985—1991年
改革内容:经济:提出加速发展战略,导致经济每况愈下。→经济私有化
思想: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人民思想混乱。→思想自由化
政治:提出一党制向多党制过渡,导致苏共失去领导地位。→政治多党制
后果: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过程:《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分裂的危险)→八一九事件(苏共挽救)→政权落入叶利钦手中(政权性质改变)→《阿拉木图宣言》。
解体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
解体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解体影响: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瓦解(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
苏联发展历程: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两个五年计划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体
1917 11 7 1918 苏俄内战1921 ——1928 —— 1937 1953 — 1964 1985 — 1991 12 21
干戈不息
中东战争(阿以冲突)
原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资源问题
表现:战:5次中东战争
和:开始:1991年在“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举行中东和平会议。
曙光: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
科索沃战争
概况:1999,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
特点:空袭(非接触性战争)
美国(北约)行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
美国(北约)停止轰炸说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20世纪50年代
主要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核心标志)、生物工程、空间技术
具体发明:(1)电子计算机:首台:1945,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网络: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订票
(2)生物工程:核心:基因工程
突破:克隆技术
(3)航空航天工业(空间技术):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
特点:(1)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密切联系。
影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促进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20世界90年代)
原因:高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表现:国际资本流动加剧;
全球性经济组织、区域性经济集团、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
各国经济关系: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及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利:1、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
2、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
3、有利于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4、有利于带动落后国家经济的发展。
弊:1、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
2、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贫富差距加大,加剧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等。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1)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避害趋利;
(2)引进先进技术;
(3)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举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球性问题
问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等
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高效提能】
(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发生更名潮。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说明各国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政治体制的变革 C.对外政策的调整 D.共产党失去政权
( )2.图中现象的出现(红旗落地,三色旗飘扬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