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年高中生物专题222动物细胞工程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选修一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核移植过程中细胞核只来自于一个个体,因此核遗传物质与供体的相同,属于无性繁殖,不会改变生物体的基因型。 [特别提醒] (1)核移植技术的供体细胞不能选择生殖细胞的细胞核,因为生殖细胞与正常体细胞相比,遗传物质是减半的。 (2)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较易成功,体细胞核移植较难成功。 [例1] 如图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容器A中放置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 。 (2)容器A中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然后用胰蛋白酶处理,这是为了使细胞分 散开来,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首先在B瓶中进行,瓶中的培养基成分有________等。在此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有许多细胞衰老死亡,这时的培养称为________。 (4)为了把B瓶中的细胞分装到C瓶中,用__________处理,然后配制成______________再分装。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1)动物细胞培养一般取材于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因为这部分细胞的分裂能力强。(2)在进行培养时应尽量使细胞分散,便于与培养液充分接触,进行物质交换;使其分散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应尽量使培养基成分与体内的环境基本相同,所 以需要添加糖、氨基酸、无机盐、动物血清等。培养的过程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个大阶段,分瓶之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4)当细胞数目较多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从玻璃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液继续培养。 [答案] (1)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2)剪碎 使细胞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3)糖、氨基酸、无机盐和动物血清 原代培养 (4)胰蛋白酶 细胞悬液 (1)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的作用: 整个培养过程中两次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第一次使用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第二次使用的目的是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便于分装后继续培养。 (2)细胞株与细胞系的判断: 从内在原因看是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从外在表现看是是否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细胞系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遗传物质改变的细胞是( ) A.细胞系 B.细胞株 C.原代细胞 D.传代细胞 解析:细胞培养时细胞在传至10~50代左右时,增殖会逐渐缓慢,这时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型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时的细胞为细胞系。 答案:A [例2] 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③④所示的生物技术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③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____________。 (4)过程④通常用②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核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该种基因治疗所属类型为________。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1)①是从供体(患者)体细胞分离出的细胞核。 (2)③表示核移植技术,④表示转基因技术。 (3)核移植的受体细胞一般是卵母细胞,原因是它体积大、易操作,含有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它还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4)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可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 (5)图示培育出的细胞(胰岛B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患者本人,所以移植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图中所示基因治疗是体外转基因,故所属类型为体外基因治疗。 [答案] (1)细胞核 (2)核移植技术 转基因技术(或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基因拼接技术) (3)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4)这些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具有全能性,可以定向地诱导分化为各类细胞 (5)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体外基因治疗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