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决战2018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原卷版).doc

发布:2018-03-24约3.9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部分 声学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 ;一切发声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 。[来源:学科网]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固体、液体 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 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 二、声音的特性[来源:学科网ZXXK] 音调指声音的 。音调高低是由振动的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6.响度指声音的 响度与的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的远近有关距越 ,响度越大 7.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不同物体发出声音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三、声速 8.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大小跟 有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学=科网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2016?深圳市中考)深圳生产的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手机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源:学科网ZXXK] C.手机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D.手机铃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A:手机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通电导体处于磁场中,就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听筒的膜片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的,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变式跟进1:(2017?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15?深圳市中考)下列关于“声”与“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D.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此说法错误。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此说法正确。 .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此说法错误。摩擦起电是物体之间电荷的转移,电荷只能转移,无法创造。 D.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此说法错误。带异种电荷的小球相互吸引,但如果一个小球带点,一个小球不带电,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答案】B。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摩擦起电。 变式跟进2:(2017?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2017?南通)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 A.声如洪钟;B.曲高和寡;C.悦耳动听;D.余音绕梁 【解析】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声如洪钟”形容一个人说话声音大,非常洪亮的意思,故此成语描写的是声音的响度,A符合题意。 “曲高和寡”意思是非常美妙的音乐,可是无人能懂,很难找到知音。和响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悦耳动听”指的是音乐美,非常动听,人们听起来身心愉快。指的是音色,不是响度,故C不符合题意。 “余音绕梁”指的是动听的音乐让人难以忘怀,音乐的余音久久萦绕在耳旁,和声音的传播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此题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点评】考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 变式跟进3:(2017?苏州)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一、选择题 1.(2017?绵阳)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2.(2017?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