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脉管系统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心包 外层:纤维心包 内层:浆膜心包 心包腔 (一)组成 (二)心包窦 横窦 斜窦 脏层 壁层 下窦 (1)胸骨下穿刺取胸骨剑突与左肋弓交点处为穿刺点。 (2)心尖区穿刺于左第五或第六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1—2厘米处,针自下向上后方刺入心包腔。 3、右下在第7胸肋关节 4、左下在第五肋间隙与锁骨中线的交点内侧1—2cm处 心的听诊区 心脏基础解剖及血液循环 yang 第四篇 脉管系统 组成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心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总论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血管吻合 侧支循环 二、血液循环 血液由心室出发,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返回心房的周而复始的过程,称血液循环。又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一)体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静脉→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二)肺循环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 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 周围毛细血管网→肺静 脉属支→肺静脉→左心 房。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 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 前临2—6肋软骨,后临5—8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 二、心的外形 一底 一尖 二面 三缘 四沟 :心底 :心尖 :胸肋面、膈面 :下缘、右缘、左缘 :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房间沟 心尖 胸肋面 膈面 心底 /冠状沟 前室间支/沟 后室间支/沟 心尖切迹 房室交点 (一)右心房:三个入口,一个出口。 右心耳 1、上腔静脉口 3、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2、下腔静脉口 卵圆窝 室间隔缺损:卵圆窝未闭。 肺动脉 三尖瓣:3个三角形膜状瓣膜。 (二)右心室 肉柱 乳头肌 隔缘肉柱(节制索) 出口:肺动脉口 入口:右房室口 三尖瓣 肺动脉瓣 腱索 动脉圆锥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3个袋装瓣膜。 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关连,合称三尖瓣复合体。 三尖瓣复合体 (三)左心房 四个入口: 左肺上、下静脉开口 右肺上、下静脉开口 左房室口 左心耳 左房室口 后面观 前面观 右肺上静脉开口 右肺下静脉开口 一个出口: 二尖瓣 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连,故合称二尖瓣复合体。 (四)左心室 左房室口 主动脉口 二尖瓣前尖 二尖瓣后尖 腱索 肉柱 乳头肌 左右冠状动脉开口 主动脉窦 主动脉瓣 血 流 方 向 (一)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构成。心室肌厚于心房肌,左心室肌厚于右心室肌。 (二)房间隔和室间隔 室间隔可分为膜部和肌部 室间隔膜部 室间隔肌部 四、心的构造 (三)心纤维骨骼 心肌和瓣膜附着处的纤维性支架称心纤维骨骼。 胸外按压 五、心传导系 (一)窦房结 位置: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功能: 心的正常起搏点 (二)房室结 位置: 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下 功能: 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 (三)房室束(His束) 1、右束支:粗短 2、左束支:细长 3、Purkinje 纤维网 房室束、束支和Purkinje 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的心肌。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右束支 左束支 窦房结 功能特点 位于 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 自律性高,60~100次/分 心脏的起搏点。 复习一下 六、心的血管 (一)动脉 1、左冠状动脉:起始于主动脉左窦, 前室间支: 左旋支: 左右心室前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前2/3 左心房和左心室壁 旋支 前室间支 2、右冠状动脉 左室后支: 左心房和左心室壁 后室间支:左右心室膈面心壁和室间隔后1/3部 右冠状动脉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链接:动脉粥样硬化症 梗塞冠脉的再造 (二) 静脉 3、心最小静脉 2、心前静脉 1、冠状窦 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 心小静脉 心前静脉 心大静脉 心小静脉 冠状窦 心中静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