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讲义.ppt

发布:2017-05-25约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事业单位的特点: (1)国有性:国家出资设立 (2)公益性:出于社会公益目的 (3)专业性:需要专业技术知识支撑服务性活动 (4)资金来源多样性: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 ※原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 不完整;不真实;不适应;不协调。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成效 ※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改革):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颁布):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颁布) :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成效 ※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改革):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颁布):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颁布) :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重点是针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对相应的内容作了修订。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定位与修订的财务规则相一致,即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和基本会计模式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适应财政改革、着力解决会计实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重点是针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对相应的内容作了修订。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定位与修订的财务规则相一致,即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和基本会计模式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适应财政改革、着力解决会计实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 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科学化:依据科学,程序科学; (2)精细化:相对于粗放式管理而言,如果管理粗放也谈不上科学。 ※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中规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专门有一章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应与其财务规则相协调 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科学化:依据科学,程序科学; (2)精细化:相对于粗放式管理而言,如果管理粗放也谈不上科学。 ※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中规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专门有一章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应与其财务规则相协调 目的:保证会计核算的完整性 (1)基建会计:依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单独核算,单独建账; (2)单位会计大账:定期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 原制度: ※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报表以原值列示,不反映价值损耗。 ※无形资产划分为经营用无形资产和事业用无形资产。 ---经营用无形资产(类似企业做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取得时不计入支出,摊销时计入支出; ----事业用无形资产采用收付实现制,取得时计入支出,不再分期摊销。原制度对无形资产的规定不具有可比性,事业用无形资产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导致少计资产。 新准则制度: ※统一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1)取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管是否经营,支付的价款均计入支出,同时确认资产和相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2)资产使用中计提折旧或摊销,冲减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及相应的基金;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客观反映资产价值和资产规模,以及资产使用程度】。 变化评价: ※新准则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仅减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未与成本费用直接联系,属于虚提折旧和摊销,未能体现价值转移的性质。 新准则第九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同时还规定“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如: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 )。 (四)首次建立了“费用”要素 (第十条) 考虑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些采用权责发生制,有些采用收付实现制,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非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为增强准则统驭性,新准则将旧准则中的“支出”要素修改为“支出或费用”要素。【事业单位会计5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 (五)首次提出了六个质量要求(第12条-第17条) 新准则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对原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原则要求进行重新表述和排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