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年级上语文课件《秋游》课件第二课时苏教版(2016秋).ppt

发布:2018-06-22约1.88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秋 游 1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文中的同学们在秋游时心情怎么样? 串珠问题: 1.课文讲了谁去什么地方干什么? 2.同学们在那儿看到了哪些美景? 3.同学们在那儿干了什么? 文中的同学们在秋游时心情怎么样? 边听边想 听录音回顾课文 1.“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mián)羊”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句话把白云比喻成“白兔”“绵羊”,不但写出了白云形态的变化多样,还给人以遐思和美感。 想象: 想象一下,天上的白云有时还像什么呢?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_________, 有时像___________。 一群天鹅 几匹白马 2.“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从“黄、红、白”这些颜色的词看出了什么? 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不但写出了田野的色彩美,而且预示着庄稼成熟了,透露出丰收的喜悦之情。 想象: 秋天到了,果园里是什么景象? 果园里,苹果_____,梨子_____,葡萄______。 紫了 红了 黄了 3.“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mà zhɑ),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玩得很开心。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同学们打滚儿、逮蚂蚱、亮嗓子的不同动作,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在秋游时的欢乐的心情。 阅读方法解密:判断排比的方法 概念: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作用:加强语言气势。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 2题。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同学们秋游时非常开心。 文中的同学们在秋游时心情怎么样? 1.课文讲了谁去什么地方干什么? 课文讲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 串珠问题: 2.同学们在那儿看到了哪些美景? 同学们看到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还有变化无穷的白云。农田里一片丰收景象: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3.同学们在那儿干了什么?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逮蚂蚱,有的亮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 课文结构 秋 游 天空 白云—景色美 农田 稻子、高粱、棉花—收获喜悦 秋天去郊外游玩 热爱大自然 看到的 同学们 有的打滚儿,有的逮蚂蚱, 有的亮嗓子—开心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美景中的欢快心情。 课文主旨 阅读方法解密:概括主旨的方法 总结各大段大意概括主旨法:第1自然段交代了秋游的时间、人物和地点。第2、3自然段按由远而近的顺序,描写秋天里的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第4自然段描写同学们尽情玩耍的情景。综合各段大意即可概括出本文主旨。 推荐阅读 秋游景山 10月的北京阳光灿烂。一天,凉爽的秋风把我们送到了景山公园。走进公园大门,抬头望去,山顶的万春亭红柱黄瓦,在茂密的树木映衬下,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山脚下是一个大花坛,盛开的菊花像节日的礼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这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 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 秋色! 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尽收眼底。 朝西望,北海公园那洁白如玉的白塔,屹立在琼岛的顶峰。岛的四周是明亮的湖水。湖面上,一只只游船仿佛是一片片叶子,飘荡在水中。        向南望,庄严的紫禁城建筑群展现在眼前。披着金装的故宫,一直延伸到雄伟的天安门。远处,是布局整齐、色彩淡雅的高楼大厦。 往东看,一幢幢高大的楼房, 一排排崭新的厂房,鳞次栉比; 一座座新型的立交桥,纵横交错。 首都北京正迈着巨人的步伐, 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何处秋风至?萧(xiāo)萧送雁群。朝来入庭(tíng)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刘禹锡) 国学诵读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