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探放水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石窑店煤矿
215205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说明书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10年09月02日
石窑店煤矿215205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本设计依据以下规定的要求和技术资料编写。
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
技术资料1:《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石窑店井田勘探地质报告》(电子版)
技术资料2:《石窑店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电子版)
1 矿井与工作面概况
石窑店煤矿为新建矿井,设计投产生产能力为3.00Mt/a。井田南北长约13.5km,东西宽约5~10km,面积约104.4km2。矿区公路交通便利。
石窑店井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基岩沿沟谷两侧大面积出露,局部沟帮及梁峁之上覆盖第四系黄土或风积沙。
井田内地势总体是中部、东北部高,东、西、南部低,最高处位于井田东北部,标高为+1341.0m,最低处位于井田南部悖牛川河谷,标高为+1009.lm,区内最大高差为331.8m,一般标高在+1100~+1250m。
215205工作面为本矿首采工作面。开采5-2煤层,煤层厚度为2.93~3.56m,平均3.26m,倾角平均1°~3°。工作面倾斜长度约250m,走向长度约3300m。采用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15205工作面回风巷道标高为987.6~1014.1m(底板,下同),运输巷标高为993.2~1017.4m。工作面地表最高标高约为1186m,最低标高为1043m,平均开采深度约为112m。
矿井设计正常涌水量150m3/h,最大涌水量230m3/h。石窑店井田地表大部分被第三、第四系沉积物所覆盖,在悖牛川、大板兔川及其支沟沟帮出露基岩。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上三叠统瓦窑堡组(T3w),中侏罗统延安组(J2y),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2j),第四系中更新统(Q2)、全新统冲积层(Q41al+pl,q2al+Pl)、风积层(Q4leol)。各岩层分述如下:
三叠统瓦窑堡组(T3W)
地表未出露,钻孔揭露厚度1030.6m,岩性为浅灰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泥岩。
2中侏罗统(J2y)
仅出露延安组,厚度189.50243.42m。白色灰色中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延安组是本区含煤地层,分为五个段,5-2煤层第一段(J2y1)
3)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2j)
出露,厚度10~29.6m。岩性为浅红色、棕红色粘土、亚粘土,含大量砂及粉砂质、钙质结核,钙质结核呈层状分布,局部底发育一层厚度1~3m的楔状砾石层,不稳定。
第四系(Q)
全区分布广泛,厚度受地形地貌的控制而变化较大,北部、中部厚、而西南、东部较薄。沉积主要有冲积、冲洪积、和风积物等。
中更新统(Q2)厚度0~58.0m。在梁峁之上呈片状、云朵状分布,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土主。全新统(Qt)冲洪积层和风积层冲积层厚度3~18m,岩性为黄色亚砂土、粉细沙砂砾石层粉细沙砂砾石层风积层厚度0~20m在梁峁及山梁东坡,呈片状,以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形式覆盖于其它地层上岩性为浅黄色、褐黄色细沙、粉沙。
井田地质构造简单,为一走向北西,倾向南西西—南西,平均倾角为1°3°的单斜构造,无大断裂及褶皱。
1)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1)第四系全新统水
分布于悖牛川、大板兔川两岸的漫滩、一级阶地及较大支沟中,含水层厚度一般为2~9m,岩性为粉细砂及砂砾石层。除接受河水的渗入补给外,还接受两侧基岩潜水的侧向补给。水位埋0.4~12m,富水性中等到弱均有分布。据民井简易抽水试验资料,q=0.00841.099l/s·m,渗透系数K=0.38422.832m/d。水类型为HCO3Ca型HCO3·SO4-Ca型。
中更新统黄土层裂隙孔洞潜水
主要分布于梁峁顶部及沟谷边坡地段,厚0~50m,岩性为棕黄色、灰黄色、灰质黄土,发育垂直节理,地下水以孔隙水为主,多呈疏干状态泉水单泉流量0.014~0.071/s,极不稳定,旱季甚至干枯。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
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红土隔水层
断续出露于沟脑分水岭地段,厚度变化大,一般厚5~20m,岩性为浅红色褐红色粘土、亚粘土,夹多层白色钙质结核,底部常见一层1~2m厚的砾石岩层。该层红土致密坚硬,孔隙裂隙均不发育,是区内较好的隔水层。
侏罗系延安组裂隙含水层
地表冲沟发育,地层平缓,广泛出露于沟谷中,总厚度200m左右,岩性主要为细、中、粗粒砂岩、泥岩及煤。除5-2煤层外,其余各煤层均有出露,且多已自燃,自燃引起的烧变岩普遍发育塌陷裂隙及孔洞,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因其均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故地下水多被疏干或水量很小。延安组普遍含水较弱。分述如下:
①延安组第四段
岩性以灰黄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