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_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
城峰煤业井下探放水设计方案
工作面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
1、概况
工作面回风顺槽位于矿井南翼,西北为原汪沟煤矿旧巷(已于2010年10月测量查明,旧巷内无积水积气)。本巷道在下组煤胶带上山内开口,开口位置为距下组煤贯眼23.4米处,本顺槽掘进方位:233°,巷道沿10号煤底板掘进,10#煤平均厚度2.7米。
工作面回风顺槽采用钻爆法施工,钻爆工艺流程:钻眼前准备→检查瓦斯→钻眼→检查瓦斯→装药、联线→检查瓦斯→爆破→检查瓦斯→洒水灭尘→临时支护→出煤(岩)→永久支护。
巷道设计断面为矩形,巷道断面特征如下:净宽3600mm,净高2600mm,净断面为9.36m2。顶板采用锚杆+钢筋托梁+铁丝网+锚索+工字钢+棚板做为永久支护。
2、水文概况
根据现有的地质报告资料分析,施工区域无较大断层和陷落柱,无地质勘查钻孔,不存在地表水体,无带压开采。巷道南部存在下组煤首采工作面,受采动影响,采空范围扩大,但对本巷道掘进无较大影响。掘进前方及周边存在原汪沟旧巷,但无积水积气,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据煤矿开采资料,在巷道掘进揭露K4、K3、K2太原组灰岩裂隙含水层时,一般涌水较小,故认为含水层富水性弱,对正常掘进威胁相对较小。
本巷道前方将穿越总回风大巷,结合以往资料以及实际揭露巷道内均无积水,故本巷道在穿越总回风巷后再进行首次探水。
3、目的
因此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及《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于工作面回风顺槽穿越总回风巷后(开口32米处),开始进行超前探水。经探水确认安全后,方可掘进。掘进到达规定的允许掘进距离,掘进队必须停止掘进,由探水队再次探放水,以防止发生水害事故。超前钻探的目的是为确保掘进工作面时刻保持留有足够的超前探测距离,排除掘进头的水害威胁。
二、物探工作方案及工程量
1、仪器选用及实施单位。
利用矿用防爆瞬变电磁仪对掘进巷道前方富水性进行超前探测,工作面都必须按照“物探—钻探—掘进—物探”循环作业和允许(停掘)通知单制度施工,具体探测要求及方法如下:
(1)、严格执行通知单制度。安检部下发“停止掘进通知单”要求作业队组在规定位置停止掘进,及时清理工作面迎头,保证迎头内没有大量的铁器及电缆存在,防止影响探测结果;
(2)、队组人员应保证巷道迎头内的材料堆放整齐,以免影响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3)、每次探测需要工作人员3—4人。
技术方法:探测时严格按照YCS40(A)瞬变电磁仪的操作说明进行施工操作。
2、探测方案及工作量:
回风顺槽沿10#煤层底板掘进。从穿越总回风巷(开口32米处)开始为探测起始位置。物探检测结果由防治水科物探组提供。
3、物探成果若出现异常区,结合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圈定异常区位置、确定异常性质及含水性。
4、地测部门根据物探结果编制钻探验证方案经总工程师审核后做为钻探设计的补充。
三、探水设计
1、探水孔设计
(1)、超前距:30m;帮距20m
(2)、允许掘进距离:
探水钻孔深度大于等于80m,允许掘进距离为50m。
(3)、钻孔的布置方式
1)物探无异常的探测设计
钻探施工主要探放灰岩裂隙水,共设计施工2组6个探放水孔。平面上钻孔以扇形进行布置,设计施工一组5个钻孔,正前为1#孔,左帮为2#、5#孔,2#(5#)孔仰角10°;右帮为3#、6#孔,3#(6#)孔仰角10°。2#、3#与1#孔夹角8°,5#、6#孔与1#孔夹角15°。垂直剖面上设计施工一组1个钻孔—4#孔(顶眼),布置在1#孔上方,仰角12°;二次及以后探水 1#、2#、3#、5#、6#探水钻孔的坡度与巷道掘进坡度保持一致(4#钻孔的坡度视巷道坡度适当调整)。
各孔开孔层位均应在10#煤层中,平面孔终孔位于10#煤层,顶眼应穿透9#煤层,根据实际情况钻孔布置可适当调整。
附图:①避水灾路线示意图
②排水路线示意图
③钻孔施工布置图
钻孔编号
1#
2#
3#
4#
5#
6#
倾角(°)
10
10
10
12
10
10
方位角(°)
233
225
241
233
218
248
设计孔深(米)
80
81
81
81
83
83
备注:根据现场煤层视倾角适当调整钻孔角度。
2)如遇物探成果显示有异常区域存在时的探测方法:
采用瞬变电磁仪进行物探,发现异常区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异常区编制钻探设计。
2、钻机、注浆泵设备选型
施工采用ZLJ-650煤矿用坑道钻机,注浆、输水配用设备为BW-250型三缸泥浆泵(注浆泵)一台。
1、ZLJ-650坑道钻机
适用钻孔角度范围0~360度,钻机功率为7.5KW,额定工作电压660/1140V,钻进能力孔深达到200m,钻杆直径Φ42mm。
2、BW-250型泥浆泵(注浆泵)
BW-250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