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切眼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20148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102切眼、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
为进一步查明该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确保工作面掘进安全,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特编制《2102切眼、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
工作面概况
2102切眼、回风顺槽是南部复采区2102工作面的切眼,在2102运输顺槽02Y9号导线点向南5米处以77度方位角开切眼,切眼设计长44 m,目前已掘进19m,剩余25m,到位后以16度方位角掘顺槽至166米,到位后以327方位角掘顺槽至250米,再以270度方位角掘切眼66米与2102回风顺槽掘透,形成通风系统。
井下位置:东部为副斜井,西部为2104工作面。
2102切眼顺槽穿越煤层及围岩情况:巷道沿2#煤层顶板掘进,煤层倾角约为∠3°-∠15°,煤层总厚度为0.9-4.17m,平均1.6m,稳定可采,煤种为肥煤(FM)和1/3焦煤(1/3JM)。2102切眼开口标高+1156.8。
二、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情水害分析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影响掘进的水文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顶板砂岩裂隙水:
砂岩含水层主要是K8砂岩裂隙含水层。K8砂岩于2#煤层上方,距2#煤层约24m,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厚度变化大,裂隙不发育,含水性弱。
该水源的影响情况: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及其它巷道的揭露情况分析,预计2102切眼、回风顺槽在掘进时遇顶板破碎或顶板裂隙发育区域,顶板淋水可能较大,因此加大顶板观测,必要时探放顶板淋水。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水: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主要含水层为K2、K3、K4等石灰岩水,距2#煤层下40m左右,岩层发育较稳定,单层厚度4-10m,含裂隙—岩溶水,含水层富水性弱。
奥灰岩(峰峰组灰岩)位于2#煤层下方123m左右,平均厚度约101m,裂隙、溶洞发育,含裂隙岩溶水,富水性中等,流量为31.30m3/h。从简易水文资料得知,奥灰水水位标高为1196.32m,突水系数Ts=0.016MPa/m。
该水源的影响情况:现2102切眼、回风顺槽所掘进层位距K4灰岩较远(约40m),对巷道正常施工影响不大;该工作面最低标高约为+1140m。经计算突水系数小于底板受构造破坏地段的临界突水系数,说明掘进时奥灰水含水层突水可能性较小。根据地质资料显示该工作面所处区域无较大断裂构造,故太灰水、奥灰水对工作面的正常施工影响不大。
3、老巷积水:根据图纸资料掌握 2102切眼、回风顺槽施工与原老巷属同一水平,怀疑进入小煤窑积水区,预计对巷道的正常施工有一定影响。另小煤窑的关闭时间较长,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加强该区域的探放水工作,以及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排水设施。
4、地表水:该工作面地表沟谷纵横,“V”及“U”字型冲沟发育,高处雨水向沟内汇集,因此,地表水可能通过裂隙缝渗入井下。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2102切眼、回风顺槽在掘进过程中受顶板砂岩裂隙水、承压水的威胁较大。
探掘循环流程
四、物探工作方案及工程量
1、物探使用仪器
物探工作方案及工程量
四、钻探设计方案及工程量
1、巷道掘进安排:
2102切眼、回风顺槽掘进方位在2102运输顺槽02Y9号导线点向南5米处以77度方位角开切眼,切眼设计长44 m,目前已掘进19m,剩余25m。现在2102切眼19m处安设钻机进行探水。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巷道规格:矩形,净宽:2.5m,净高:2.0m,净断面积:5.0m2。其施工次序是破煤→装煤→支护。
2、危险地段“三线确定”:为保证工作面安全,按《煤矿防治水规定》以预计2#煤采空积水区及旧巷积水区的边界作为积水线,外推150m为探水线,再向外推150m作为警戒线。
3、探放水钻孔主要参数:
(1)超前距:探水钻孔的终孔位置应始终保持超前掘进工作面一段的安全距离为超前距,大巷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至少保持30米的超前距,揭露采空前,必须大于30米的超前距;
(2)允许掘进距离:经探水证实无任何水害威胁,可安全掘进的长度称允许掘进距离。
(3)帮距: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呈扇形布置的最外侧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称为帮距;帮距一般取20m,有时可比超前距小1—2m,全巷道施工确定为不少于20米。
(4)钻孔密度(孔间距):允许掘进距离的终点横剖面上探水钻孔之间的距离,探测采空积水区域时,钻孔终孔位置平距不得大于3米,垂直距离不超过1.5米,以防漏掉老空。
4、钻探工程量及探放水钻孔布置:
孔号 方位 距顶(m) 距左帮(m) 钻孔 仰角 钻孔 俯角 孔深
(m) 开孔(mm) 终孔
(mm) 1 77° 1 1.25 0° 3° 60 110 65 2 75° 0.9 1.05 18° 0° 60 110 65 3 79° 0.9 1.45 18° 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