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M16回风巷巷探放水设计2副本.doc

发布:2017-07-19约3.45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定县雷家桥煤矿 316石门回风上山M16煤层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 制:吴书杰 矿 长:孙自伟 负责人:冯恩阳 编制日期:二0一四年三月十五日 措施汇审记录表 措施名称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主持人 记录人 汇审时间 汇审人员 职务 签名 职务 签名 矿长 技术科 总工 生产科 生产矿长 安全科 安全矿长 通风科 机电矿长 调度主任 汇审意见 汇审组 二0一四年三月十五日 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贯彻学习记录 贯穿时间:        贯彻人: 施工人员 签名 施工人员 签名 第一节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 一.地形地貌 矿区地貌属侵蚀、溶蚀低中山,地势总体上东部高,西部低,海拔标高为1423.3~1295.0m,最大相对高差为128.3m,岩体部分裸露,地形坡角5°~25°,一般8°~15°,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弱含水层 裸露及半裸露的山地下局部发育裂隙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渗入裂隙中,裂隙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弱含水层地层出露于矿,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为主,夹数层煤平均厚度m。龙潭组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隔水层。龙潭组 c.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中等含水层 岩性以燧石灰岩、岩为主,全组厚约m,岩溶裂隙发育,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为中等含水层。中等含水层泥质粉砂岩、粉砂、灰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岩溶作用较强烈,岩溶裂隙发育,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为中等含水层。第四系(Q)弱含水层 仅含微弱孔隙潜水。总体上该层为弱含水层。 A.充水水源 1地表水 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龙潭组裂隙含水层 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弱,在构造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采空区积水 长兴组(P3c)长兴含水层采矿冒落裂隙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水层长兴组(P3c)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 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 矿区内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 采煤活动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 老窑采空区 矿区老,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 C.充水方式 由于矿井直接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为中等~弱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大,少量为老窑巷道、岩溶管道导水,因此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突水。 本矿缺少水文地质资料的积累,难以作出较准确的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预测,经调查访问,矿井涌水量明显受大气降水的影响,雨季矿井涌水量明显增大,但有滞后特点,本矿一般降雨后2-4日矿井涌水量有明显增加,增加的幅度和降雨强度和时间有关,地下水受地表降雨及溪流的影响明显。 四.水文地质类型 综上所述,开采区位于直接充水水源为龙潭组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本矿区属于裂隙充水,水文地质条件 五.涌水量预计 由于雷家桥煤矿无专职地质工作人员,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积累较少,未收集到系统的矿井涌水量资料。据雷家桥煤矿提供的涌水量资料,现矿井最大涌水量15m3/h,正常涌水量8m3/h,矿井已开采面积约为252324m2。 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根据公式Q预=Q0预测矿井涌水量。 式中: Q预:预测涌水量(m3/h); Q0:现矿井最大或正常涌水量(m3/h); S0:现开采平面积(m2) S1:预测范围的面积(m2) (各水平充分采动后的最大平面积) +950m水平涌水量预计: 最大涌水量:Q预最1 =Q0=15×=34.1(m3/h) 正常涌水量:Q预正1=Q0=8×=18.2(m3/h) 全矿井最大涌水量Q预最为34.1(m3/h),正常涌水量Q预正18.2(m3/h)。 六. 矿山开采中可能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① 由于岩溶岩溶煤层埋煤层顶板冒落裂隙带可能扩展到地面,或者地应力场、地下水流场的改变使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增强,使地表水、地下水与矿坑沟通,未来矿井开采可能引起水塘、沟溪渗漏甚至疏干水塘水、沟溪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井、泉流量减小甚至疏干。。一、?施工地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