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800阶段运输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新版教程.doc

发布:2017-05-03约7.57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4  TOC \o 1-2 \u 目录 一、探放水目的  PAGEREF _Toc254594696 \h 1 二、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254594697 \h 1 三、探放水原则  PAGEREF _Toc254594698 \h 2 四、水文地质情况  PAGEREF _Toc254594699 \h 2 五、巷道开拓、施工次序、规格和支护方式简况  PAGEREF _Toc254594700 \h 4 六、探放水方法  PAGEREF _Toc254594701 \h 5 七、钻机及附属设备  PAGEREF _Toc254594702 \h 5 八、钻孔布置  PAGEREF _Toc254594703 \h 6 九、钻孔施工  PAGEREF _Toc254594704 \h 7 十、劳动组织  PAGEREF _Toc254594705 \h 10 十一、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PAGEREF _Toc254594706 \h 11  3800阶段运输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我公司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将水患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制定3800阶段运输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如下: 一、探放水目的 根据矿井地质报告水文地质资料及该工作面水文条件及相邻工作面已探明水文地质情况,初步判定该工作面受水害威胁程度不大,但由于深部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加之断层影响,局部需穿层布置。煤层及围岩赋存水,预计涌水量不大。另由于该巷道在施工过程中要穿过未查明的断层,断层有局部导水的可能。当巷道穿过顶板岩层时,预计有少量涌水;所以本次探放水的目的主要是在探放水钻孔的基础上,同时对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构造、老空及周边矿井的采空区进行探查,保证做到心中有数。并要通过探放水,对工作前方煤层的瓦斯含量进行测定,为瓦斯抽放钻孔布置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二、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09版 2、《山西阳城泰晟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晋城市煤田地质队 二OO七年一月 3、3800阶段运输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 三、探放水原则 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四、水文地质情况 1、矿区主要含水层 (1)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潜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为砂质粘土夹砂、砾石,据水文地质调查;其含水层埋藏较浅,渗透性强,富水性较差,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因煤矿开采,该含水层处于疏干~半疏干状况。 (2)二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层 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上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含水层主要为K9、K8、K7等砂岩,其中除K9砂岩含水层因距煤层较远,与煤层之间又有厚层的泥岩及砂质岩隔水层,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小外,其余两层砂岩含水层均对3号煤的开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据邻区钻孔抽水实验结果,山西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0.0246l/s.m,渗透系数k=0.118m/d。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及砂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K5灰岩与K4、K3、K2灰岩及灰岩间15号煤顶板厚层中粒砂岩即属该类含水层。其中较有影响的是K4、K3、K2三层灰岩含水层。区内K4、K3、K2三层灰岩连续性较好,K4灰岩平均厚0.68m,K3灰岩平均厚2.23m,K2灰岩平均厚8.26m。调查K2灰岩泉流量0.22L/s,为弱含水层。据邻区抽水资料表明,三层灰岩透水性差,富水性较弱且不均匀,该类水受煤系地层影响,水质较差,水中SO42-、总硬度等组份含量明显偏高,水质类型属 HCO3·SO4或 SO4·HCO3-Ca·Mg型水。另据邻区钻孔抽水实验结果,3号煤层到9号煤层底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0.0382l/s.m,渗透系数k=0.11m/d,9号煤层到15号煤层底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0.0213l/s.m,渗透系数k=0.705m/d。 (4)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赋存于奥陶系石灰岩中,充水带泉水流量0.22L/s,属承压水类型,含水层厚度大,分布较稳定,富水性较强。深部岩溶水依区域水文资料推测,其地下水静水位标高在485~486m之间。水质良好,单位涌水量为1.112~20.05L/S·m。水化学类型为HCO3 -Ca·Mg型,矿化度0.28~0.9g/L。 2、主要隔水层情况 (1)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层层间泥岩类隔水层 主要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单层厚度不等,呈层状分布于风化带以下的砂岩及灰岩含水层之间,隔断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但采煤矿坑顶板冒落带内的泥岩将逐步减弱或失去其隔水性能。 (2)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类隔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