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教程方案.ppt

发布:2017-01-04约1.63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充血 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hyperemia)。 一、动脉性充血 由于动脉血液流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简称充血,是一主动过程。 (一)生理性动脉充血 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而发生的充血。 (二)病理性充血 (1)炎症性充血 炎症早期,由于致炎因子刺激引起轴突反射及炎症介质的作用,使局部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2)减压后充血 细动脉反射性扩张所致。 病理变化 特点: 体积略增大 颜色鲜红 局部温度升高热 功能与代谢活动增强 细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 后果 1、多数属暂时性变化,对机体影响不大。能促进局部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增强。 2、少数可引起头痛、脑出血等。 二、静脉性充血 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简称淤血。 静脉性充血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是一被动过程。 1.原因 (1)静脉血管受压 (2)静脉管腔狭窄或阻塞 (3)心力衰竭 肠扭转致小肠系膜 静脉血管受压 2.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特点: 体积增大 颜色暗红紫 局部温度降低凉 功能与代谢活动降低 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 3.后果 淤血的后果 (1) 淤血性水肿 (2)淤血性出血 (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4)淤血性硬化 question:动物实验中,需要固定动物,捆扎动物四肢,扎紧和扎很紧那个水肿严重? Question 充血可能引起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水肿 B、坏死 C、出血 D、紫绀 E、硬化 4.重要脏器的淤血 慢性肺淤血 (慢性左心衰竭) 4.重要脏器的淤血 慢性肺淤血 (慢性左心衰竭) 长期肺淤血,由于 肺组织纤维化,使 肺质地变硬,加之 含铁血黄素沉积, 使肺呈黑褐色, 称为肺褐色硬变。 慢性肝淤血(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 右心衰竭 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 肝淤血 肉眼观:“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 镜下观: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淤血,周边的肝细胞萎缩或脂肪变。 结局:淤血性肝硬化。 长期慢性肝淤血————淤血性肝硬化 组织 A V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类型: 吃饭 运动 生气 组织 A V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右心衰竭 镜下: 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 慢性 淤血 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网状纤维胶原化 组织代谢障碍 淤血性 硬化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 左心腔内压力升高 肺V回流受阻 肺淤血 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开有泡沫样液体流出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心衰细胞”。 结局: 肺“褐色硬化” 正常肺组织 肺泡腔 肺泡壁 病理变化——镜下变化 肺泡腔内大量液体及少量细胞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心力衰竭细胞 肺褐色硬化 慢性肺淤血 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