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试验--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及同功酶电泳.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综合性实验 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及同工酶电泳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一、原理 1. 过氧化物酶[perox idase, POD] : 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体内。催化由过氧化氢参与的各种还原剂的氧化反应: RH2+ H2O2→2H2O + R 2. POD 分子结构特点:POD 是一种由单一肽链与卟啉构成的血红素蛋白, 脱 辅基蛋白分子须与血红素结合才构成全酶。 3. POD的主要生理功能: ◆ 参与活性氧代谢过程; ◆ 参与木质素和木栓质的合成; ◆ 参与生长素的降解。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 1.材料:玉米幼苗 2.试剂: 0.1mol/L 磷酸缓冲液(pH6.0);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0) 愈创木酚; H2O2 三、实验步骤 1. 提取酶液:取样品1.0g,加入2ml的0.05mol/L pH5.5的磷酸缓冲液,冰浴研 磨,10000rpm,4℃离心后取上清,即为粗酶液。 2. 酶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测定,对照为煮沸5分钟的粗酶液,反应 体系包括:0.05mol/L pH5.5的磷酸缓冲液2.9ml;0.05 mol/L愈创木酚1ml; 2%H202 1ml;粗酶液0.1 ml,反应1分钟后,立刻在470nm下,测定OD值。 以每分钟在470nm处吸光度的变化0.01为一个酶活单位。 3. 计算酶活性:选取OD值变化较均匀的一段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以每分钟OD值变化0.01作为1个过氧化物酶活力单位(U)。 酶活力= 活力单位(U) w(g FW) 注:W = W总(g F W) × V(ml)/V总 POD活性[U/g.min] = 注:△A470为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w为样品质量 t为反应时间 Vt为提取酶液总体积 Vs为测定时间酶液体积 △A470*Vt W*Vs*0.01*t 同工酶电泳 一、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其网孔大小可由凝胶浓度和交联度加以调节。凝胶电泳兼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被分离物质由于所载电荷数量、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差异,因此在电泳时产生不同的泳动速率而相互分离。 利用特异性的颜色反应使待测酶着色,这样就可在凝胶中展现出酶谱。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常见的氧化酶。植物体内许多生理代谢过程常与它的活性及其同工酶的种类有关。 利用过氧化物酶能催化H2O2把联苯胺氧化成蓝色或棕褐色产物的原理,将经过电泳后的凝胶置于有H2O2及联苯胺的溶液染色,出现蓝色或棕褐色部位即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凝胶中存在的位置,多条有色带即构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本实验利用垂直板凝胶电泳,采用Tris-Gly缓冲系统来分离阴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