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

发布:2017-04-17约7.13千字共20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往年试卷分析及讲解—历年考试题目会在章节复习讲述) (一)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二部分(时间为90分钟) 第一部分:1-25,为职业道德试题;其中2部分,综合和个人表现部分。必须及格。;第二部分:为理论知识试题,包括单选(26-85,共60道,只有一个答案正确的);多选(86-125,共40道,2个或2个以答案正确),每小题都是1分;这一部分答案非常肯定,不容考量。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其实可以不用看得太多,只要以一个“优秀公民来“来要求自己。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 单选相对简单;多选较难,做一篇非常重要,不要太求速度;做好后不轻易修改答案。 看清题目,如下面”不正确的是“,下面不包括的是,请同学务必看清题目。 不空题,争取拿每一分。;卷册二:专业能力(技能)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按照书本进行复习,原则上划书本,考试形式全部以选择(单项或是多项)题形式出现。;第二部分 教程 ——按照书本进行复习,结合:考试指南习题、历年考试题型讲解;包括考试所有题型;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具体内容;第一节 企业组织信息的 采集与处理 ;一、基本原则;;;二、信息的采集;;;二、信息的采集;;;三、信息的处理;;;;;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 ;一、劳动定额 的基本概念;二、劳动定额 的种类;二、劳动定额 的种类;二、劳动定额 的种类;*;二、劳动定额 的种类;三、劳动定额 的内容;四、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四、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七、制定劳动定额 的要求;二、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 1.技术依据。包括:生产条件;对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和组织的状况;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技能。 ?2.经济依据。包括:劳动者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负荷程度;整个生产周期和产品总劳动量。 3.心理生理依据。包括:劳动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操作者的影响;工作时间的长度和休息时间的比重;劳动分工和协作的状况。;【能力要求】 一、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P57 1、经验估工法。 [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满足定额制定“快”和 “全”的要求。 [缺点]易受估工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的局限,出现定额 偏高、偏底的现象,制定的劳动定额准确性较差,定 额水平不易平衡。;2、统计分析法(将过去的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考虑今后条件变化) 3、类推比较法 做法: (1)把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同的零件或工序进行分组排列,在各组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并根据直径、长度、精度、重量等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按照工序制定出典型定额标准。 (2)根据典型定额来类推比较,制定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工序定额。;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便于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也 有利于提高定额的准确性。 缺点:需要制定一套典型定额标准,工作量比较大。 4、技术定额法 步骤: 1、分解工序 2、分析设备状况 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 4、现场观察和分析计算 ;九、统计定额 的制定;九、统计定额 的制定;九、统计定额 的制定;九、统计定额 的制定;九、统计定额 的制定;九、统计定额 的制定;九、统计定额 的制定;(1)平均日产量 = 4470/100 = 44.7(件) (2)平均先进日产量( ): 所在组和最先进组的平均数 =(45×28+75×2 )/(28+2)=47(件) 这里的“28”和“2”就是“权数”;(1)平均日产量 = 4470/100 = 44.7(件) (2)先进平均日产量( ):所有先进组的平均数 =(55×23+65×11+75×2 )/(23+11+2)=59.2(件) 这里的“23”、 “11”和“2”也是“权数”;(1)平均日产量 = 4470/100 = 44.7(件) (2)先进平均日产量( ):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和所有先进组的平均数。 重点:找出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的总量 关键:找出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的数量;①.求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的数量,即: 所在组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 (以下数据都是 所在组的数据) 上限- 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 总人数× 上限-下限 = 28 ×(50-44.7)/(50-40)=14.84(人) ;②.求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的均值: (以下数据都是 所在组的数据) +上限 先进值的均值 = =(44.7+50)/2=4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