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骆驼祥子》及其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老舍《骆驼祥子》及其他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把握并了解: 1 老舍以文化批判视野描写的“市民世界” ,即老舍笔下老派、新派、正派和“贫民”等市民人物形象及内涵。 2《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这样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对于病态城市文明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3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从风俗描写、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幽默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运用等几个方面,把握“京味”的风格,掌握“京味”小说的源头,并掌握风格评析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老舍的生平与创作 老舍(1899-1966)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原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 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 持文协日常工作。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 号。“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害去世。 创作历程: 1922年9月,老舍第一篇新文学习作是《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1926年写成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同年参加文学研究会。 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三部作品陆续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引起读者的注意。 1930年老舍开始短篇小说和幽默诗文写作,作品大多收入《赶集》(1934)、《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樱海集》(1935)、《蛤(ge)藻集》(1936)中。 从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抗战后期, 1944年初,老舍开始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 1951年,创作话剧《龙须沟》。 1957年话剧《茶馆》问世,成为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24日投太平湖自杀。 创作轨迹 A.1926-1929年:英国期间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老张的哲学》写中国的政治腐败,《赵子曰》写一位阿Q式的北京新式大学生,《二马》写“老马”马则仁、“小马”马威父子两代在伦敦经商和求学的故事。其思想上的重要特色是对国民性的剖析,艺术上标志着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 。 B.1931-1932年:回国初的新尝试,均遭失败。《小坡的生日》写新加坡华侨儿童小坡的生活,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小说。而《猫城记》则是一部具有政治色彩的寓言式作品。作品借猫人丑恶行径的描写,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对革命力量进行了不正确的嘲讽。在对民族前途的瞻望上,又染有比较浓厚的悲观色彩。 C.1933-1934年:“求救于北平”的幽默回归。《离婚》是老舍重返京味小说的重要作品。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和几个科员及其家庭风波的描写,暴露和批判了旧中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 艺术上,标志着老舍幽默艺术的成熟,语言含蓄而机智,幽默适度而有节制。 《牛天赐传》在艺术手法与《离婚》相似,但艺术成就稍差。 D.1936年以后:走向成熟。《骆驼祥子》写人力车夫的痛苦和不幸。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索 。《月牙儿》写社会底层的一个少女因生活所迫沦为暗娼的故事。《我这一辈子》写一个“臭脚巡”一辈子不断走下坡路的人生经历。《四世同堂》以北平沦陷为背景,描写了祁家四代人在国难当头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 《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 《火葬》《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未完) 《鼓书艺人》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微神》《断魂枪》《柳家大院》 剧 本:《龙须沟》《茶馆》等 第二节《骆驼祥子》 老舍的代表作。是老舍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一部思想意蕴极为丰富的文学杰作。1936年夏,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职,作为专业作家,开始《骆驼祥子》的创作。作品完成于1936年,最初是在《宇宙风》杂志上连载,1939年出版单行本,在15年里再版有20多次。在四十年代又翻译成多国文字。 老舍说“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骆驼祥子》成为当时30年代描写市民生活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它把对市民生活的描写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祥子: 根据其性格的发展大概可以归纳为五个阶段: A “祥子”阶段: 此阶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具有一般小市民的精明,保有农民的纯朴、良好的职业道德。 B “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