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769-2019 代料香菇秋栽生产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20B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769—2019
代料香菇秋栽生产技术规程
2019-02-13发布2019-05-13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769—2019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应香、龚凤萍、李巨、段庆虎、竹玮、尹川川、上官端琳、张宗源、张应成、黄本良、胡臣学、付强。
DB41/T1769—2019
1
代料香菇秋栽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代料香菇秋栽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与菇棚搭建、菌种、料棒生产、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与加工。
本标准适用于代料香菇秋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742—2009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41/T1244—2016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香菇Lentinulaedodes(Berk.)Pegler
隶属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微香菇属。3.2
代料香菇秋栽
根据中原地带气候特点,以木屑为主料,早秋制棒接种发菌,冬季至翌年春季出菇,以生产花菇为主的香菇生产方式。
3.3
料棒
利用塑料袋,装入混合好的培养料并灭菌后、尚未接种的棒状培养基。
4栽培环境与菇棚搭建
4.1栽培环境
应符合NY5010—2016的规定。
4.2菇棚搭建
DB41/T1769—2019
2
采用层架式小拱棚,棚宽2.7m,长7m,拱高1.8m~2m。棚内分左右两架,架宽0.9m,两架走道宽0.9m,底层距离地面20cm以上,5层,层距20cm~30cm。每棚可放出菇菌棒600棒左右,投干料约1.2t~1.3t。
5菌种
菌种制作应符合NY/T528—2010的规定,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2009的规定。
6料棒生产
6.1制棒时间
8月上旬至9月中旬,偏早为佳。
6.2栽培基质
以壳斗科木屑为主料,也可加入部分果树木屑,以麸皮、玉米粉、石膏粉为辅料,栽培基质质量安全应符合NY5099—2002的规定。
6.3菌袋材料与规格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规格(宽×长×厚):20cm×60cm×0.006cm或22cm×62cm×0.006cm。
6.4配方
配方1:木屑79%,麦麸20%,石膏粉1%。
配方2:木屑79%,麦麸15%,玉米粉5%,石膏粉1%。培养料含水量为53%~55%。
6.5拌料
先将木屑预湿,然后加入辅料搅拌均匀,调整含水量至53%~55%。
6.6装袋
采用机器装袋、扎口。20cm×60cm料棒每棒湿重3.5kg~3.7kg,22cm×62cm料棒4.3kg~
4.4kg。逐棒检查微孔。
6.7灭菌
装袋后应立即灭菌,每次灭菌4000~6000棒,底层料温达到97℃~100℃开始计时,保持18h~
24h停火,焖8h~12h出锅。
6.8冷却
灭菌后的料棒及时搬进洁净的冷却室,井字形摆放,冷却至30℃以下。
7接种
7.1接种条件
DB41/T1769—2019
3
在接种室或接种棚内操作,环境温度保持在30℃以下,打穴器经消毒后打穴接种。
7.2菌种挑选
选用发菌透料后10d~25d、成块性好的菌种。
7.3打穴接种
用20cm×60cm袋子每棒打穴3行,每行4穴;用22cm×62cm袋子每棒打穴3行或4行,每行4穴。穴径2.5cm,穴深3cm。打穴后手掰菌块接种入穴,按压紧实,并压下穴孔周边薄膜,接种后加外套袋活结松扎口。如此增加接种穴数,可兼顾发菌、促熟、转色对透气量的需要,不再作刺孔管理。
8发菌管理
8.1温度与湿度
接种后菌棒移入棚内床架上,单层摆放。棚温保持22℃~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