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的疗效观察及临床意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的疗效观察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观察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新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62例,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依患者体重差异选择(100~150)万U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辅以尼莫地平保护脑神经、甘露醇清除过多氧自由基、低分子肝素钠及阿司匹林预防再闭塞;对照组除未用尿激酶外,其余皆与观察组相同。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d、2d、7d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d、7d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d、2d、7d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8.8±2.9)分、(7.4±3.1)分、(5.1±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3.5)分、(10.3±2.8)分、(9.2±3.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无需特殊设备,就能为基层医院所用以紧急救治脑梗死患者。
[关键词] 脑梗死;尿激酶;溶栓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155-03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1]。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有效的干预方法,及时快速血栓溶解、血管再通、恢复血供,缩小脑梗死面积,使缺血再灌注,降低脑部损伤程度,有利于缺血性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提高ACI患者的生活质量[2-4]。目前国外及国内三甲医院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AC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5,6],但rt-PA价格较贵,基层医院难以承受。本研究使用尿激酶对ACI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48~72岁,平均(57.5±8.2)岁;梗死部位: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47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7例。患者均于发病后6h内入院就诊,神志清醒,经颅脑CT检查未见脑出血,瘫痪肢体肌力0~3级,心肺功能、出凝血时间均属正常,血压在180/110 mmHg (1 mmHg=0.133 kPa)之内。采用前瞻随机开放方法将62例ACI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院前发病时间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的比较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ACI发病在6h内,超过6h但是在12h内,若CT(-)同样可以溶栓治疗;CT排除脑血管畸形或脑内出血;脑内无早期梗死低密度改变;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1h;无明显意识障碍能配合治疗。排除标准:脑CT显示有颅内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创伤史或仅1个月内有消化系统出血,近期做过大型创伤性手术,正在使用抗凝剂,继发性高血压、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均不纳入本研究。
1.3 溶栓方法
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差异选择50万~150万U的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 1万单位/支,国药准字,首先尿激酶10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连续静脉滴注15min,观察10min,若患者肌力增加2级以上,则无需继续给予尿激酶;若患者肌力无明显改善则再予50万U的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连续静脉滴注30 min,当肌力仍无明显改善时,则再予50万U的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连续静脉滴注1 h。溶栓后立刻输注125mL的20%甘露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50mL/瓶,国药准字H32026 395),硫酸氢氯吡咯雷或拜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溶栓24h后启动抗栓或抗凝。同时静脉微量泵入尼莫地平(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mL/支,国药准字维持3d以防血栓再次形成或发生血管痉挛。对照组除未使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方法同观察组,疗程7d。
1.4 疗效评价
治疗前及治疗后2h、1d、2d、7d对所有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