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鄱阳湖水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鄱阳湖水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五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赣市监标〔2023〕16号),项目计划编号:DB36-2023-5-29
九江市重点研发项目《鄱阳湖水牛种质资源保护与杂交利用研究》。
起草单位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庐山市农业农村局、永修县农业农村局
3.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
柯尝玲
男
高级畜牧兽医师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编写
刘敬
女
高级畜牧兽医师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标准制定
徐仕明
男
畜牧兽医师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标准制定
曾思静
女
助理畜牧师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标准制定
黄玲
女
助理农艺师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标准制定
邱清华
男
副教授
江西农业大学
标准制定
赵向辉
男
教授
江西农业大学
技术指导
李艳娇
女
副研究员
江西农业大学
技术指导
欧阳克蕙
女
教授
江西农业大学
技术指导
丁超
男
畜牧兽医师
永修县农业农村局
试验实施
况金云
男
高级畜牧兽医师
庐山市农业农村局
试验实施
曹奎
男
高级畜牧兽医师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意见收集
黄平
男
畜牧兽医师
庐山市农业农村局
试验示范
欧阳晓星
男
畜牧兽医师
庐山市农业农村局
试验示范
樊建新
男
正高级畜牧兽医师
永修县农业农村局
试验示范
汪娟
女
畜牧兽医师
九江市疫病防控中心
试验示范
高茂应
男
畜牧兽医师
柴桑区农业农村局
试验示范
王兴明
男
正高级畜牧兽医师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技术指导
雷明亮
男
畜牧兽医师
修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试验示范
吕龙东
男
高级畜牧师
柴桑区农业农村局
试验示范
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鄱阳湖水牛,因主要生长于鄱阳湖及周边滨湖地区而得名,其主产区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由于湖水定期涨落和河水冲积,形成大片广阔湖洲,土壤极为肥沃,四季青草茂盛,草质柔嫩,是优良的天然草洲草山,为鄱阳湖水牛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食料,又影响着鄱阳湖水牛现有外貌特征的形成。但是,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水牛的役用功能削弱、散养数量急骤下降,特别是湖区血防工作的不断加强,鄱阳湖水牛的饲养规模、养殖方式己面临着严格的限制,并且杂乱的自然交配,品种退化问题突出。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和利用,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三、主要起草过程
1.立项前的准备工作
九江市重点研发项目《鄱阳湖水牛种质资源保护与杂交利用研究》的支持下,针对我省鄱阳湖水牛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现存数量、饲养管理、卫生管理、疫病防控和档案记录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集成,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项目编制的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编写小组
由九江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牵头,联合江西农业大学、庐山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成立标准编写小组,柯尝玲高级畜牧兽医师为组长。编制前期对鄱阳湖水牛养殖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调研,确定标准研制的总体思路和框架,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实施方案。
(2)编制起草工作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广泛调研与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鄱阳湖水牛养殖各环节的技术关键点,不断论证分析,严格按照标准编制规范与要求,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几经易稿,于2023年5月下旬完成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遵循“针对性、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尽可能与国内外领先标准接轨,注重了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格按GB/T1.1-2020的最新版本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根据需要引用了《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NY/T5128)、《无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医发(2013)34号)等。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1、范围
本标准通过对实际生产经验的总结和试验数据的分析,并吸收融合我国水牛的最新科研成果,规定了鄱阳湖水牛饲养的选种、选配、运输和隔离、饲养管理、卫生管理、疫病防控、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指导性强,适于鄱阳湖水牛饲养管理推广应用。
2、术语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关键技术创新点
(1)环境条件
牛场选址应符合NY/T682的要求,牛场环境应符合NY/T388的要求,饮用水源应符合NY5027的要求。
(2)选种、选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