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七根火柴》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归纳小结 * 归纳小结 七根火柴 王愿坚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四渡赤水》 《星火燎原》 《闪闪的红星》等。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 编辑和记者。 红军过草地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沼泽生长的植被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一、自主学习 1、字词学习 2、小说三要素 3、课文段落层次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qing zhan sha 擎( )着 寒颤 ( ) 霎( )时 青稞( ) 腭( )下 篝( )火 蓦( )地 一瘸( )一拐 一张一翕( ) 小心翼翼( ) ke e gou mo qué xī yì 二、听朗读: 1、再次注意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思考并简要梳理小说的三要素。 /play/shouting0-3997-6-1.html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主要人物:无名战士、卢进勇 草地的恶劣环境 盼火、献火、用火 三、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 l- 5):恶劣的草地环境,表明了对火柴的渴望。(开端) 第二部分(6 - 22):生命垂危的无名战士将火柴 交托给卢进勇。(发展、高潮) 第三部分(23-26):写无名战士奉献的火柴所起的作用,含蓄地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品质。(结局) 课文以“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概括:盼火、献火、用火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开头的内容属于什么描写?写了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无名战士是如何出现的?从哪几方面描写无名战士的?表明他处于怎样的状态? 3、无名战士是怎样把火柴托付给卢进勇的?有几个步骤? 4、无名战士交托火柴写得很感人,细细品味其中的细节描写。 5、体会文章最后一部分的细节描写。 1、课文开头的内容属于什么描写?写了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 气候:月朗星稀 暴雨冰雹(怪) 草地:卢进勇所见和感受 草地恶劣的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1)烘托火柴的重要,表现对火的期盼; (2)暗示无名战士保护火柴的艰难,体现无名战士崇高的品质; (3)表现红军草地行军的艰难,突出红军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 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突出主题 无名战士献火柴 2、无名战士是如何出现的?从哪几方面描写无名战士的?表明他处于怎样的状态? 先闻其声:微弱,低沉,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再写其人:外貌,神态,动作描写。 表明:生命垂危的状况,处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为了保护七根火柴,把生死置之度外。 3、无名战士是怎样把火柴托付给卢进勇的?有几个步骤? 指火柴:表达急切的心情 看火柴:干燥的火柴与阴冷的环境、湿透的衣服形成对比,火柴与党证一块视若珍宝,表现对党的一片赤诚 数火柴:清楚的交待,认真的态度,庄重的神情,体现火柴来之不易,是用生命换来的 交火柴:交待后的无比欣慰,郑重的托付和殷切的希望 4、无名战士交托火柴写得很感人,细细品味其中的细节描写。 (1)“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这一刹那间,他觉得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 说明无名战士经过长时间暴风雨的侵袭,体现坚强的革命意志。 (2)“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干燥”与“湿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形成对比,表现无名战士保护火柴的精心,体现崇高的革命精神。 (3)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寓意无名战士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4)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既体现无名战士生命垂危,又写出交托火柴的郑重,表现对火柴的珍惜。 (5)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 神态描写,无名战士为能找到人把火柴交给大部队而感到无比欣慰、 高兴。他的思想感情完全融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