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根火柴》 .docx
Word
PAGE
PAGE1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根火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细节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
2、通过朗读、想象与品味,体会红军战士对党和革命无比忠诚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
说明:
说:它是从我的见闻和感受里来的。在战争中,我多次看见过这样一个战士的手啊,握着枪的,攥着担架杆的,拉着战友的,抚摸在同志额角上的如今,我已经不能确切地说出,在我握着笔写《七根火柴》的时候,到底是想起了记忆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这短短的两千字里,确实凝结了我在战争中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关于人,关于人的手和心灵,关于战争中人和人的关系,以及战士的忠诚。就连一个细节、一点感受、一星思绪,也得从真切的体验里得到。
可见,被当时的战争生活感动着,用心写出一段真情。学生可能不理解这样一段经历和感情,但是本文故事感人,易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可以引导学生沉静在文字里细细朗读品味,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学习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读文本,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具体词句品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2、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七根火柴的意义。
说明:
学生容易把握主人公的精神品质,但是未必理解长征精神和七根火柴的深层含义,所以作为难点,用心引导。
在二、三、四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充分阅读,自由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切忌急于下定论,避免硬塞硬灌之嫌。
思路点拨
还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预习,并就最喜欢的情节片段排演,课堂上边表演,边阅读文本,评析表演的效果,理解文章的细节描写所表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没有被表演的段落,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来理解其含义或在文中的作用。
练习举隅
1、本文和《丰碑》都是长征题材的故事,在立意上有何区别,写景上有何异同?
2、议一议,说一说,长征已有70年的历史了,在今天阅读《七根火柴》等有关长征故事的作品有什么意义?
3、如果请你拍摄一部长征题材的电视剧,你应该了解些什么,如何选才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