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1 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4-06约5.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教学内容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1.学习《杨氏之子》一文,了解文章背景及人物关系。

2.理解文章中杨氏之子聪明机智的表现,学习其应对问题的方法。

3.掌握文言文朗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分析文章结构,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手法。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会运用文言文表达。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杨氏之子机智应对问题的品质。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具备基本的汉字认读能力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他们可能对古代人物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左传》中的内容相对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五年级学生对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内容较为感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欢通过故事来理解历史和文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好,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朗读和模仿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喜欢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深化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字词理解困难、句子结构复杂等问题。由于《左传》背景较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此外,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时,可能会遇到思维定势和缺乏深度分析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杨氏之子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体验古代礼仪和交际方式,加深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左传》的历史背景和杨氏之子相关故事,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文言文朗读:通过音频或视频播放文言文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文言文《杨氏之子》。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文言文吗?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古代,看看杨氏之子是如何机智应对问题的。

二、新课导入

(老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同学们,你们知道《左传》是什么吗?它是一部记载了春秋时期历史的书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出自《左传》。

三、朗读课文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朗读这篇课文。注意,我们要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好,开始吧。

(学生)……(学生齐读课文)

四、分析课文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读完了课文,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首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杨氏之子的印象。

(学生)我觉得杨氏之子很聪明,他懂得如何在礼仪和应对上做得很好。

(老师)很好,这位同学提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文章中是如何描述他的聪明才智的。

(老师)在文章中,杨氏之子面对宾客的提问,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古代的礼仪。比如,当宾客问他“尔何不归?”时,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去向,而是反问“他日归,而问之,可得乎?”这样的回答既符合礼仪,又巧妙地回避了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他的这种回答吗?

(学生)我明白了,他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宾客,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老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文章中的另一个例子。

(老师)当宾客问他“尔何不归?”时,杨氏之子又说了什么?

(学生)他说“他日归,而问之,可得乎?”

(老师)没错,他再次运用了反问的技巧。这种回答方式不仅显示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还体现了他的礼仪修养。

五、探究主旨

(老师)那么,同学们,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

(学生)我觉得这篇文章主要是赞扬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礼仪修养。

(老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抓住了文章的主旨。的确,这篇文章通过杨氏之子与宾客的对话,展现了古代礼仪和人际交往的智慧。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六、启示与总结

(老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遵循礼仪。

2.面对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巧妙应对。

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