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规律报告.ppt

发布:2017-01-16约3.58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规律 ●孟德尔对遗传机制的探究 1、豌豆的许多性状只存在两种相对形式,容易鉴别。 二、方法 1、先研究一对性状,再研究多对性状。 2、对亲子代的每对有区别的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它们的系谱。 3、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 ●分离规律的试验与分析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基本概念 1、等位基因: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而D和D, d和d, D和B,D和b、d和B,d和b都不是等位基因。 五、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纯合体(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基因型为AA或aa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六、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F1并不是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而是表现两个亲本的中间性状的现象。这样的表现方式称为不完全显性,又叫伴显性。   如果一对呈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两者相互作用而出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状,即杂合子(Aa)的表型较纯合子(AA)轻,例如红花基因和白花的金鱼草杂交, F1开粉红色, F2开红花、粉红色、白花,三者的比例为1:2:1。   ●分离规律在育种中的应用 一、预测比率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一致,F1自交F2就会出现一定的类型、数目和比率。 * 2、豌豆一次能繁殖许多后代,易收集数据用于分析 3、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实验结果可靠。 4、自然条件下的豌豆都是纯种。 一、选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闭花受粉 自花传粉 一朵花的花粉,落在该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 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称作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为什么选用豌豆做实验?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异花传粉:花粉从一朵花的花药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就是异花传粉的植物。也叫“异花受粉” 异 花 传 粉 1、从紫色花中去除雄蕊 雌蕊 亲本 紫色花 雄蕊 2、用白色花雄蕊的花粉给紫色花雌蕊授粉 3、授粉的雌蕊结出的豆荚 4、播种豆荚的种子 子一代 5、检查子代的花色 白色花 豌豆杂交试验示意图 豌豆的人工受粉 步骤: (1)去雄:在花粉未成熟前(花蕾期),剪去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豌豆是严格闭花受粉植物,母本要去雄,保留雌蕊,以接受来自父本的花粉。 (2)套袋处理: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这也是植物杂交试验中必需的一步。 (3)传粉:雌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雌蕊柱头上。 (4)再套袋 三、意义 孟德尔的试验方法和思考方法是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的。孟德尔的理论开创了遗传学的先河,为细胞遗传学研究和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特 征。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 表现类型。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种皮颜色 豆荚形状 豆荚颜色 茎的高度 圆滑 黄色 灰色 饱满 绿色 高茎 皱缩 绿色 白色 不饱满 黄色 矮茎 图4-3 豌豆的6对相对性状 叶腋花 茎顶花 叶腋花 叶腋花 叶腋花 茎顶花 × 杂交 叶腋花 (自交)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在完全显性情况下,杂种自交后代中的分离现象都表现显性和隐性比例为3︰1。 F2 (子二代) F1 (子一代) P(亲本) 豌豆的六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F2的比 茎的高度 787(高) 277(矮) 2.84:1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2.96:1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种皮的颜色 705(灰色) 224(白色) 3.15:1 豆荚的形状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豆荚颜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F2显、隐性总比例的平均值 F2显、隐性总比例的近似值 2.98:1 3.00:1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使每个配子中只含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形成合子后, 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的又恢复成对。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