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核酸的分离纯化研究.ppt

发布:2017-01-02约6.49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 第二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第三节 凝胶电泳系统 第四节 核酸的分子杂交 第五节 核苷酸序列分析 第六节 细胞转化 分子生物学研究之所以从20世纪中叶开始得到高速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基因操作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 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 1、理论上的三大成就 2、技术上的二大发明 一把特殊的剪刀 —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 阿尔伯(Arber)、史密斯(Smith)和内森斯(Nathans), 获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第一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 主要内容 前言 一、核酸分离、纯化原则 (一)保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二)防止核酸的生物降解 二、分离提取核酸的主要步骤 (一)细胞的破碎 (二)核蛋白的解聚、变性蛋白的去除 (三)核酸的沉淀 (四)核酸的浓度测定 (五)核酸的保存 核酸(nucleic acid)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进行核酸结构还是功能研究,首先需要对核酸进行分离和纯化。 核酸样品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一、核酸分离、纯化原则 (一)保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1 意义 遗传信息全部储存在一级结构之中,核酸的—级结构还决定其高级结构的形式以及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的方式。 2 分离核酸原则: 1)温度不要过高; 2)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pH值5-9); 3)保持一定的离子强度; 4)减少物理因素对核酸降解的机械剪切力. (二)防止核酸的生物降解 细胞内或外来的各种核酸酶能消化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破坏核酸一级结构。 所用器械和一些试剂需高温灭菌,提取缓冲液中需加核酸酶抑制剂。 1 DNA酶抑制剂 1) 金属离子螯合剂: DNA酶需要金属二价离子Mg2+、Ca2+的激活,因此使用金属二价离子螯合剂,可抑制DNA酶活性。如EDTA-Na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8-羟基喹啉; 2) 阴离于型表面活性剂: 如SDS,该试剂除对核酸酶有抑制作用外,还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与变性蛋白结合成带负电荷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沉淀。 2 RNA酶(RNAase)抑制剂 RNAase分布广泛,极易污染样品,而且耐高温、耐酸、耐碱,不宜失活。 (1) 皂土(bentonite ) 作用机制:皂土带负电荷,能吸附RNase,使其失活。 (2) DEPC(二乙基焦碳酸盐) (C2H5OCOOCOOC2H5) 粘性液体,很强的核酸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与蛋白质中His结合使蛋白变性。 使用注意: 1)DEPC也能破坏单链核酸中大部分腺嘌呤环。但浓度比使蛋白质变性的浓度大100~1000倍。 2)容易降解,保存在4 ℃或液氮中; 3)提RNA时,0.1% DEPC浸泡器皿37℃ 2 h。 4)剧毒。 (3) 肝素 (4)复合硅酸盐(Macaloid) (5)RNase阻抑蛋白(RNasin) (6)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 (Vanadyl-Ribonucleoside Complex, VRC) 二 分离提取核酸的主要步骤 (一)细胞的破碎 1 高速组织捣碎机捣碎 2 玻璃匀浆器匀浆 3 超声波处理法 4 液氮研磨法 5 化学处理法(SDS、LDS,吐温80等) 6 生化法(溶菌酶、纤维素酶等) (二)核蛋白的解聚、变性蛋白的去除 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力主要是正负静电吸力(核酸与碱性蛋白的结合)、氢键和非极性的范德华力。 分离核酸最困难的是将与核酸紧密结合的蛋白质分开,同时避免核酸降解。 常用方法: 1 加入浓盐溶液(如NaCl) 核酸-蛋白质加入NaCl后,破坏静电吸力,使氢键破坏,核蛋白解聚; 2 加入SDS SDS除有破胞和抑制核酸酶的作用外,还具有使核酸从蛋白质上游离出来的功能; 3 酚/氯仿抽提 酚/氯仿混合使用能增加去除蛋白的效果,并对核酸酶有抑制作用。 氯仿比重大,能加速有机相与水相分层,减少残留在水相中的酚,同时氯仿具有去除植物色素和蔗糖的作用。 在酚/氯仿抽提核酸提取液时,需要振摇,为防止起泡和促使水相与有机相的分离,再加上一定量的异戊醇(酚:氯:异戊醉=25:24:1)。 1)使用注意 酚通常是透明无色的结晶,如果酚结晶呈现粉红色或黄色,表明其中含有酚的氧化产物,例如醌、二酸等。变色的酚不能用于核酸抽提实验,因为氧化物可破坏核酸的磷酸二酯键。 2)安全操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