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报告.ppt

发布:2017-01-16约8.14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节课复习掌握内容 1简要概括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2简要画图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 3举例说明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4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5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6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7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8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9某地昨天为晴朗的天气,今天为多云的天气,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 10 每天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本节课复习掌握内容 1简要画出山谷风、湖陆风、城市风 2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3简要分析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太阳辐射却相差甚远的原因 4简要概括日较差、年较差大小分布规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中国在建造空间站的同时,将发送一个单独的光学舱,搭载一架在功能上类似哈勃的太空望远镜。哈勃望远镜距离地面约547千米,挠地球一周耗时约97分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哈勃太空望远镜能够全天候观测星空,这是因为 A.没有经历昼夜交替 B.没有受大气影响 C.没有绕太阳公转 D.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 2.哈勃望远镜观测地球为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这是因为 A.海洋水体为蓝色 B.海水藻类呈蓝色 C.大气散射太阳光 D.望远镜镜头色散 3.在下列四个波段的观测中,太空望远镜比地面望远镜更具优势的是 A.红光 B.黄光 C.蓝光 D.紫外光 【练习2】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回答问题: 1)霜冻多发生在晴天的夜间,其原 因与图中甲乙丙的 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 与图中甲乙丙的 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减,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直 接热源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 4)一般情况,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 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 ,这种异常现象带来的具体危害主要有哪些?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蒸发加剧,干旱严重等。 【思考】什么情况下地面辐射获得的能量会更多些?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 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 大气削弱的就越少,最后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反之越少。这就 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重要原因。而太阳辐射的强弱,直 接影响到地面辐射的强弱。 4、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 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温度,从而减小了气温的日 较差,使地球表面的均温提高了15℃,对适宜人类生存环境的形 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 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 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 了收获。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5、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思考】 大气本身不能制造能量,其能量源于何处? 1)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 【练习4】读某日某地气温日变化图,回答: 1)如果该图两曲线代表北半球同纬 海陆两地的气温日变化情况,则图中 曲线A代表 气温日变化;曲线B 代表 气温日变化。理由有哪些? ①海洋气温日变化幅度比陆地小; ②海洋较陆地的最高、最低气温都滞后。 2)如果该图两曲线表示同一地区在不同天气状况的气温日变化, 则图中曲线所反映的天气状况,A是 ,B是 。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对各地加热不均造成高 低纬度间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 A’ B’ 第一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