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燕课件三.ppt

发布:2019-05-15约2.05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尔基 海 燕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5个)。 2、把握“海燕” 的象征意义。 二、能力目标: 3、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4、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的运用。 5、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三、情感目标: 6、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高尔基 高尔基 (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当过鞋铺学徒,做过轮船杂役、面包工人、更夫,尝尽人间苦难。 1892年,用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笔名发表小说,从此以“高尔基”著称于世。 代表作有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 作品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朗读 海 燕 整体理解 第一部分(1—6) 暴风雨在酝酿时海上的景象。 第二部分(7—11) 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的景象。 第三分(12—16) 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上的景象。 段落层次 阅读第一部分 对象 海燕 海鸥 海鸭 企鹅 动作 心理 高傲地飞翔,勇敢地叫喊 欢乐 渴望 呻吟飞窜掩藏 恐惧 呻吟 吓坏 躲藏 胆怯 填  表 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海燕的矫健敏捷。 “高傲地飞翔” 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拟人。形象地表现出了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像黑色的闪电”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和海燕对比,突出海燕的勇敢、乐观。 为什么要写大海、狂风和乌云? 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英勇形象。 这篇散文诗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 象征手法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 表达效果 1、将抽象化为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海 燕 海 鸥 海 鸭 企鹅 阅读第二部分  象征黑暗势力如黑云压城般镇压革命力量,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日益激化。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有什么象征意义? 拟人和比喻。 把狂风拟人化,突出了它的猖狂气焰。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指波浪。借喻。 “大块的翡翠”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反复。突出了海燕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   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大海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 海燕—— 大海—— 暴风雨—— 海鸥、海鸭、企鹅——         乌云、狂风、雷电—— 象征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 害怕革命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反动黑暗势力 阅读第三部分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点评以上语句。      评:用“吼叫”、“轰响”、“青色的火焰”等词语,在动作、声音、色彩等方面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 1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3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这三句话, 第1句用   的修辞方法,表现      的 猖狂凶狠,气焰嚣张; 第2句用   的修辞方法,表现      的巨大声势和巨大力量; 第3句用   的修辞方法,表现      的垂死挣扎。    比喻 比喻 拟人 反动势力 广大人民 反动势力 含义:饱含着革命先驱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渴望与期待,预报革命风暴即将到来,也号召人民积极投身革命。 感情:要奋起斗争、赢得解放的豪情,肯定革命必将爆发并取得胜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