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doc

发布:2019-06-27约1.4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初二 课题:26 《小石潭记》 课时安排:1课时 主备人:胡美叁 日期:2017.5.10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把握字音,了解作者,疏通文意; 2.能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征。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法 设计 朗读法 小组合作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目标引领 能有感情地朗读,把握字音,了解作者,疏通文意; 2.能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独立自学 听录音,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了解柳宗元,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提示: (1)朗读时,脑海中要有画面感。 (2)翻译时,抓住关键字词和重点语句。 5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 , 代著名文学家,“ ”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引导探究 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选取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们的总特点是什么(一个字概括)? (2)全文按照什么思路来写的?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提示: (1)找一找文中的方位词语; (2)描写方法有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等; 5分钟后期待同学们精彩的表现!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好像矛盾,聪明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可以结合作者写作的背景来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遭到权贵排挤,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而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风景,于是记下来,成为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五、目标升华 柳宗元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的? 描写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静”和“清”两大特点; 描写景物时,倾入了自己的感情; 直接抒情,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加以概括。 当堂诊学 请学习柳宗元情景交融的写法,在特定的情景下,表达自己独特的心情: 情景一 :期中考试进步300名,回家的路上······ 情景一 :期中考试退步300名,回家的路上······ 七、强化补清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发现小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小潭源流: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 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