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字词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四、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3、齐读全文。
五、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六、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