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准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学法指导 1、通过实例来强化对论据的判断和选择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恰当使用论据的能力 快速读记“知识链接”,抓要点,明确: 1、“论据”的分类: 2、使用论据的要求: 自 测 试 题 本文论证的观点 ①度量大的好处; 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 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补充3个“宽容”事实论据 ①唐临是京兆长安人 ,周内史唐谨的孙子。两次提升刺御史,奉命到岭外。他生活节俭少私欲,不见宅邸,衣服用品和简朴,在待人上很宽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察了解了此事,让人叫来他说道:“今日感觉呼吸不顺,不适合哀悼哭泣,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让人煮药,仆人加工上出了错,他暗中了解了缘故。对仆人说:“天气阴不晴,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吧。”终究没有宣扬那个人的过失。 ②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③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④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贞观之治”的辉煌,与他的宽容大度,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直接关系。著名的大臣魏征,原来是李世民的兄长太子李建成的臣属,在王室争权斗争中,曾鼓动太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已之主,竭其力用”,忠心耿耿地辅佐李世民,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补充道理论据 ①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②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③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 ④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⑤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⑥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 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⑦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判断论据使用情况: (1)孔子有一篇文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4)桑地亚哥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又聋又哑,后来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论证“挫折铸造成功”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 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 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 并没有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 进了专业球队。 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 满清末年,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寻求 救国救民的道路,如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建立 太平天国政权;孙中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 华民国……但都没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 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的 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论证“勤能补拙”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得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3、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经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较,他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办法和黑人比。但他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是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