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章平面直角坐标教案沪科版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平面直角坐标教案 沪科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通过介绍实际生活中用有序实数对表示物体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及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这些都是学习和掌握函数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中将得到充分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3、会利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
4、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关系;
5、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规律。
三、教学重点
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指出点的位置及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掌握图形的平移规律。
四、教学难点
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坐标有序性的理解;对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平移前、后点坐标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及平面上点坐标特征的掌握与运用。
五、教学关键
密切联系实际,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学习坐标系,突出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坐标的方法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平移变换,及坐标系中坐标特征的学习。
六、课时安排(可适时调度)
12.1平面上点的坐标 2课时
12.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2课时
小结、复习 2课时
课 题 12.1 平面上点的坐标 总课时 3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课 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让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经历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写出坐标和由坐标描点的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准确地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 教学难点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各坐标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 探讨、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一)设置问题情境:
1、回顾一下数轴的概念,及实数与数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
2、情境:(多媒体显示)
如图所示请指出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直线表一条笔直公路,向东为正方向,原点为学校位置,A、B是位于公路旁两学生家的位置,你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吗?这说明了什么?
引申:确定一个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据,这个实数可称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怎样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呢?
(二)观察交流,构建新知
观察、交流、思考,回答教科书第3页的两个问题。(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思考:1、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什么条件?
2、既然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那么能否用两条数轴建立模型来表示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边操作边讲出:为了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有了坐标平面,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引导观察:如左图中点P可以这样表示:由P 向x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2,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N在y轴的坐标是3,于是就说点P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3,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记作(-2,3),即P点坐标(-2,3)。
引导练习:写出点A、B、C的坐标。
学生相互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强调点的坐标的有序性和正确规范书写)
教师提问:已知平面内任意一点,可以写出它的坐标;反之,给出一点的坐标,你能在上图中描出吗?
试一试:D(1,3) E(-3,2) F(-4,-1)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原点O的坐标、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O点坐标(0,0),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点横坐标为0。试一试:描点:G(0,1),H(1,0) (注意区别)
(三)观察思考,探究规律
观察、交流、思考,回答教科书第4页的两个问题。(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教师讲解:两条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其它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不属于任何象限。
学生活动:观察、认知上图中各象限内已描出各点的坐标特点: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分别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