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正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绪论
1.1 研究意义
固定资产数额较大,其减值准备金额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主要依靠测算和评估,存在一定的自由度。因此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以决策有用论为指导,会计上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突破了原有的单一,“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多重会计计量属性逐步在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得到应用。计量基础选择的相对灵活性使得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存在操纵的可能,人们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存在质疑。通过研究在多重计量属性下固定资产的减值,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特点和会计理论、实务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可以保持会计实务的一致性,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资产减值概念采用较晚,对于资产减值只有原则上的规定,对具体何时计提、如何计提等操作细节都没有做详细的规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通过理论的研究引导会计从业人员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确使用和理解固定资产减值;这具有完善相关会计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由已有的文献整理结果可以看出,在学士论文中,将固定资产减值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基本上没有,因此,本文选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固定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通常比较大,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正确的分析其对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
一般行业中,企业财富和收益的增长,基本上都离不开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
固定资产体现出的是一种非现时的固定成本,但它的折旧与减值,却对企业的收益、风险以及现金流量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和分配,以及企业的价值与企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和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分析会计准则的规定与实务中会计处理的差异,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讨论了关于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再结合相关文献综述,深入分析资产计量理论和资产减值理论,对影响固定资产减值的因素及相关经济结果进行分析, 并借鉴和对比国际上的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提出关于减值相关规定的看法,以便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减值有关的会计准则和更好的理解减值的理论和实务处理。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比较研究法
比较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在国际会计准则、美国等各主要国家会计准则和我国的规定之间进行,纵向比较则是将现行会计准则同之前的规定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在于通过各国会计规范的差异及原因的分析,以提出对我国固定资产减值的建议。
1.3.2 归纳演绎法
在系统研究资产计量理论、固定资产减值理论的基础上,阐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内在涵义以及其与折旧之间的区别,并借鉴国外的会计相关准则和规定,提出改进我国固定资产减值的建议,完善我国的相关会计准则。
1.3.3 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问题——逻辑推理——结论的模式,先探讨、分析长期资产减值的理论问题,再提出改进长期资产减值的建议。
(1)第一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本文先回顾了固定资产减值的历史演变和相关文献;接下来对国内外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进行了横向比较,有助于理解相关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现状。
(2)第二部分(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这是文章的重点,对固定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会计实务进行分析,提出固定资产减值的建议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主要创新点有:
提出构建我国资产减值的必要性和构建要点,包括准则的适用范围及其协调、如何界定表明资产减值的迹象、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资产组概念的引入等,提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主要是固定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完善的建议包括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现值技术的正确运用、资产减值损失的合理披露、有效遏制盈余管理等方面。
1.4.2 不足之处
研究的局限:
(1)企业经营方式的复杂性促使资产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创新,每一种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各不相同,研究资产减值的具体原因,对于提高会计确认的准确性是很有意义的。但限于其复杂性,在这一点上本文没有作过多的涉及。
(2)资产未来价值的计量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深奥课题,尽量科学地计量资产的未来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提高资产的真实价值。需要结合我国市场环境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
(3)会计准则的意义在于指导和规范会计实务,要把握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实践的规范效果究竟如何,需要大量的会计实证研究的结果,但由于新准则出台的时间较短,在这方面取得的数据比较有限,限制了对现行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准确分析。
2 固定资产减值基础概念
2.1固定资产
2.1.1 固定资产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概念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