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第十五章30年代戏剧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戏剧 第一节 30年代戏剧概述 第二节 曹禺与《雷雨》《日出》《原野》 第三节 《北京人》《家》 第一节 30年代戏剧概述 一、无产阶级戏剧运动 1、上海艺术剧社 1929年秋,郑伯奇、沈端先等在上海组织。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 2、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中心,联合辛酉、摩登、南国戏剧团体而成立。 3、国防戏剧 1936年初,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制定了《国防戏剧纲领》,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以代替“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 “好一计鞭子” :《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的合称。 夏衍的历史剧《赛金花》曾被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二、主要剧作家及创作 田汉、洪深、曹禺、熊佛西、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等剧作。 洪深、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夏衍语) (一)洪深的戏剧创作 1、1922年创作话剧《赵阎王》袭用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王》的艺术手法。 2、1924年把英国王尔德名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译为中国化了的《少奶奶的扇子》,建立起正规的话剧表演和导演体系。 3、30年代参加左翼剧联,创作“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二)李健吾的话剧创作 1、30年代戏剧创作重在挖掘人性中“善恶并存”的复杂性。名剧《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等。 2、40年代创作多幕剧《黄花》《青春》《贩马记》 3、以“刘西渭”为笔名发表许多文学批评,见解独到精辟,很受文坛称誉。 第二节 曹禺与《雷雨》《日出》《原野》 一、曹禺生平 1、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祖籍湖北潜江。早年的家庭生活对其后来的戏剧创作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 其一,获得题材; 其二,剧场熏陶,对戏剧产生兴趣。 2、1923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业余话剧团,开始演剧生涯。1926年发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名“曹禺”。 3、1930年秋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攻戏剧。研读大量戏剧文学作品,获得理论上质的提升。 4、1933年创作《雷雨》引起轰动。1935年创作《日出》再次引起强烈反响。1936年创作《原野》。 5、1940年创作《北京人》。1942年改编《家》。 6、抗战后,创作多幕剧及电影剧本。 7、建国后,创作《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担任北京人艺院长。 曹禺一生创作14个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被称为“五大杰作”。 1、 一鸣惊人的《雷雨》 一、情节 1、结构“一二三”: 戏剧集中在一天的时间内(上午到午夜两点钟),在两个舞台背景中(周家客厅、鲁家住房),上演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 2、人物:八个,关系复杂。 《雷雨》人物关系 二、《雷雨》的艺术成就 1、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雷雨》的结构紧凑、精巧,戏剧冲突紧张激烈,环环相扣,高潮迭起。 2、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无论主次,都具有充满矛盾的性格和错综复杂的情感。 《雷雨》人物 1、周朴园:封建道德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化身。 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冷酷、专横、自私、虚伪。 他约莫有五六十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骘的眼在底下闪烁着。像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他的威严在儿孙面前格外显得峻厉。……他的脸带着多年的世故和劳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看出他平日的专横,自是和倔强。年轻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盖着,再也寻不着一点痕迹。 ——《雷雨·第一幕》 有两个特征: 其一,具体地说,他是《雷雨》悲剧的总根源; 其二,扩大地说,他是封建色彩浓厚的资本家的典型。专制独裁。 但这个人物的魅力和内涵更在于其性格和命运充满了矛盾。 悲剧的总根源 30年的恩怨情仇都因他而起。当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四凤周冲触电身亡;周萍自尽;蘩漪疯;侍萍痴。他一人导致了其他人的毁灭,他是一切罪孽之渊薮。 封建专制独裁的象征 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一切都要以他的意志为意志,妻子、孩子或是工人都要绝对服从他的权威。 “喝药” 一节可见出其专横性格。“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对人的意志进行压迫、扼杀和控制。 曾留学德国,接触西方自由民主观念。与女仆侍萍相爱并生子。但终于向封建势力屈服,抛弃侍萍母子,制造出悲剧,但他自己也是悲剧的承受者。 对侍萍当年被迫而“死”,他心怀内疚并忏悔;当侍萍再次出现时,既感到现实的威胁,又感到命运的打击,令他倍感恐惧。 2、蘩漪:“雷雨”式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