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伤后心理应激反应.ppt

发布:2017-07-09约4.18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御机制是正常人或精神病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但正常人一般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单独使用。 防御机制的适当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心理痛苦; 防御机制运用不当、过分,以致破坏了心理活动的平衡原则,防碍了个人的社会适应,这视为病态。 由于建立在虚幻基础上,防御机制防碍准确地考察现实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灾难的精神应激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居丧反应 重度抑郁 广泛性焦虑 物质滥用 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 反应性抑郁症 其忧伤的情感与应激事件密切相关,在谈到伤心事时,则常哭泣、叹息、悔恨,有时自责,但经安慰劝说、心理疏导后情绪好转。 反应性偏执状态 妄想内容与精神创伤后情感体验有关,接近现实。因此,妄想较固定,不泛化,不荒谬。 创伤后应激障碍 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大于3月)的精神障碍,如美国9.11以及汶川地震 。 常在创伤事件后3-6个月内发生,有时更久。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情景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闪回),专注于创伤事件与创伤性情景和再体验威胁。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指向威胁,细察警觉 (如暴露于可提示创伤事件的情境)惊弓之鸟,如临大敌 持续的回避:回避可提示创伤事件的线索,谈体验不谈人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注意及记忆困难。 对未来失去信心。 核心症状 反复出现创伤经历(闪回) 警觉性增高 回避和情绪木讷 与PTSD有关问题 惊恐发作 回避行为 抑郁和消极观念 愤怒、易激惹、烦躁不安 怀疑和不信任感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日常功能受损 居丧反应 不同于PTSD 与怀念与渴望有关,专注于逝者及美好画面 怀念逝者 分离痛苦、焦虑 寻找有价值物品、熟悉场所(有时激越的搜寻行为导致危险) 愤怒:指向逝者以及导致死亡有关的人 谈论丧失 回避亲人不再存在线索,否认 灾后心理急救 在生命救援之后,服从统一管理。 不伤害是首要原则 非侵扰、富于同情心 要维护生命、增大安全感和生存机会、安慰使放心,并提供保护、支持性环境 帮助建立联系和家庭团聚 适当提供实际信息 早期心理干预 确定目标人群 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入地震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 (地震灾难幸存者 \现场救护人员 ) 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 接触和参与 : 安全确认 稳定情绪 释疑解惑 联系社会支持 提供应激和应对信息 联系其它服务部门 心理急救几项核心行为 心理急救ABC 唤醒:镇静放松 行为:免于自杀、控制感训练 认知:帮助专注现实、识别危险和资源 心理急救保证S.A.F.E 目标:痛苦和心理伤害最小化 安全:情感支持,建立安全感和控制感 唤醒:降低高度警觉 恐惧:提供危险信息,告知应激是正常的 激励与结束 要说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很好的反应。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轻易说 不要哭了,要坚强点.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没关系,我们都爱你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心理晤谈 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 目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 过程:互相介绍、建造安全支持互助氛围、鼓励表达感受、叙述事件(不强制)、描述应激症状、宣教应激反应过程、寻找团体资源、减轻应激策略 PTSD治疗 焦虑管理:放松、呼吸、正面思考和积极对话、自信训练、思考停止 认知疗法:识别认知失调 暴露疗法 游戏疗法 心理教育 药物治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