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发布:2017-05-03约1.02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2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第 页 共  NUMPAGES 12 页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卷Ⅰ 一、选择题(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 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B.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 C.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 D.神权是由政权控制的 3.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 A.绅士权威的衰弱????? ?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 ? 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 4.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5.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 6.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A.已经威胁到皇权 B.拥有了独断之权 C.具有了宰相之实 D.正式统领了六部 7.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8. 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B.《集簿》对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有学术价值 C.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9. 永乐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自己纵然全力以赴没日没夜的干工作,还是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解缙等七人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组成了明朝的第一任内阁。这反映出 A.取消丞相从制度设计调动角度是不合适 B.明朝的内阁制完全是此前丞相制度的复制品 C.内阁的出现完全是出于降低劳动强度的需要 D.明朝丞相制度的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0.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以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