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卷Ⅰ
客观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2. 《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3.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4.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5.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6.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7. 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 A.韩非 B.董仲舒 C.陆九渊 D.黄宗羲
8. “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以下言论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9.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10. 有学者对理学的某一观点评论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心即理也”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孔颜之乐”
11. 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12.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述先秦历史时指出“他们各怀一套理想,或抱一片野心,朝秦暮楚”,所谓“孔席不暇暖,墨突不得黔”,以期行道得志于天下,因此而有______。”文中空缺处应为
A.百家争鸣????????????B.世卿世禄?????????????C.封邦建国????????????D.制礼作乐
13. 《荀子·劝学》曰:“蓬生麻中,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