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三章 排污收费.ppt

发布:2015-08-07约5.22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 第四节 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 第五节 排污收费的问题 总结 无论排污费为正为负,最优排污费都不等于最优产量上的MEC。原因在于我们同时在解决两个问题:外部效应和垄断。 完全竞争条件下: t=p-MPC=MR*-MPC*=MEC*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如果MPC*>MR*,S*=MPC*-MR* 如果MR*>MPC*,t=MR*-MPC 次优排污费率 t*——次优排污费率; tc——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庇古税; p——产品价格; MPC——边际私人成本; s——排污水平; Q——产出水平。 等式右边第一项为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庇古税, 第二项为产量减少所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 。 结论 由式说明: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次优的排污收费标准或污染税要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排污收费标准。 一、降低达标费用 二、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 三、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 四、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 一、降低达标费用 二、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 监督实行环境标准,意味着运用行政或法律的手段直接控制经济当事人的行为 征收排污费,只是运用经济手段改变了经济当事人面临的外部环境 征收排污费从总体上控制环境污染的程度,与监督执行环境标准时逐个企业地确认其污染程度相比,所需要的交易成本应该是比较低的 三、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 四、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 排污收费的收入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资金来源,可以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公共环境保护设施提供部分资金,也可以返还污染企业作为治理污染的专项基金使用,体现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一、信息失真对排污收费的影响 二、排污收费的公平性 一、信息失真对排污收费的影响 排污收费在理论上是理想的,但实行起来有相当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确定最优排污量标准所必需的信息,即获得精准信息的成本太高: 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 边际私人净效益曲线的获得 二、排污收费的公平性 企业二次惩罚问题 排污收费的分担 企业二次惩罚问题 排污收费的分担 排污收费的公平性涉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分担税负的问题,即企业可否把排污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问题 。 第六节 OECD国家的环境税 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污染者付费原则(PPP)。 排污费或税是根据污染物排放的质与量所征收的费用。OECD国家分别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不同方面设计了收费制度。 产品税是指对那些在生产加工、消费或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征收的费用,旨在提高这类产品的相对价格,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转向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绿色税制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OECD国家开始绿化其税制体系,实行绿色税制改革。改革从3个方面进行: ①废除或修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 ②改革现行税制,使之利于环境; ③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品全面征税的政策。 绿色税制改革是在税收中立(即不增加国民的财政负担)基础上进行的,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十三章 排污收费 第十三章 排污收费 前 言 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第一节 庇古税——排污费 第二节 排污费与污染治理成本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 第四节 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 第五节 排污收费的问题 第六节 OECD国家的环境税 前言 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实施,是以现代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我国经济、财税、物价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由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转变;从点源治理向流域、区域综合整治的转变;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实行清洁生产的转变。创新了排污收费的理论体系,在总量收费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对排污收费的理论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标准体系、使用方法作了全面的改革,这必将对促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高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的现代化水平,完成十五环境保护计划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基本框架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总计6章26条,由总则、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核定、排污费的征收、排污费的使用、罚则、附则组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法规体系。明确了排污收费的法律地位,是环境保护法律的具体化。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确定了1项制度、规范了2项程序、明确了11项原则、建立了稽查机制,形成了完整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体制。 三、《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 基本框架(框架分解): 1、 一项制度:总量收费的制度 2、二项程序:1、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程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