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三章 秋 燥.ppt

发布:2017-12-29约小于1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章 秋 燥;概述;2、沿革;3、分类; 4、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病因病机;秋燥病理演变示意图: ;诊断 一、诊断依据;二、鉴别诊断 主要与风温、风寒感冒、伏暑等病鉴别。 秋燥与风温的鉴别表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二)治则治法 ;关于“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 (三)治疗宜忌:对秋燥的治疗“宜柔润,忌苦燥”。 汪瑟庵在《温病条辨》按语中说: “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 ;二、常见证型诊治 ;(二)邪在气分 ; 2、燥热伤肺 ;3、肺燥肠热,络伤咳血;4、腑实阴伤 ;5、肺燥肠闭;6、肺胃阴伤 ;(三)气营(血)两燔 ;(四)燥伤真阴 ;附.凉燥;附:温燥与凉燥初起证治比较表:;病案举例;参考答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