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4-20约4.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烟台十三中 闫红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章第六节,在七年级数学(下)第九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外角和公式的探索以及平面图形的密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教材处理上,我本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原则,将内容及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增减,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及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探索、归纳及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四边形可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便会很容易想到“拼”和“量”和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另外,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本节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的设计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时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方法,让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法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讲课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极其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结论,从而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 知识小结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形成体系 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每个小组拿出剪好的正方形、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纸片(每个组员准备一种,同一种图形至少四个,且必须一样大),用同一种图形依次拼凑,观察有哪几种情形可以拼出平整、无空隙象地板一样平整的?有哪几种情形又不能拼成平整、无空隙的?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运用比较熟悉的图形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摆、拼、凑”等,使学生感到活动比较轻松、有趣,这一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通过初步初步感悟到:不是所有的正多边形都可以拼成平整无空隙的图形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观察猜想的能力。 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刚才拼出的各种图形(如图1),并提出下列问题: ? (图1) 为什么用以上形状的材料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图形呢? (2)而用以下形状的材料为什么不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图形呢?(图2) ? ? (图2) ?这里其实涉及到多边形内角和以及拼图的问题,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首先研究多边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问题一:什么叫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试一试:画出三个不同的多边形,并分别读出它们的名称。 A A D A D E C B B C B C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挑战新概念。 问题二:根据所画的图形,结合三角形定义,你能学着给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定义吗? 【设计意图】 对概念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渗透类比思想。 想一想: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怎样求? 问题三: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求法,你能否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呢? ?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交流,寻找解答方法,并共同进行归纳总结。 估计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如图3,连结AD、AC,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180°=540°。 方法2:如图4,连结AC,则五边形内角和为360°+180°=540°。 D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