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孕妇乳母营养营养师.ppt

发布:2017-06-01约2.01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同 人群 营养 顾 萍 孕期的营养需要 蛋白质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充足蛋白质 妇女怀孕期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以满足母体、胎盘和胎儿生长的需要。在孕期增加的体重中,蛋白质占将近1公斤,其中一半贮存于胎儿。孕期蛋白质的贮存量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营养缺乏造成的流产主要还是指蛋白质缺乏。蛋白质对脑的发育尤为重要。有几种氨基酸对胎儿生长有特殊的作用,如色氨酸缺乏可引起先天性白内障。某种氨基酸过多,也可以引起氨基酸失去平衡或产生拮抗作用,对胎儿的生长有不利影响。     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蛋白质参与,胎儿期各种器官功能的发育,都是依靠体内组织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为基础的。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故有各种生物学功能,并且对遗传等生命活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成年人的生长发育已停止,但各种组织的更新修补过程主要是组织蛋白的分解和合成,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需要更好和更优质的蛋白质来补充。 * 孕妇、乳母营养 维持自身的机体代谢和消耗 供给体内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 孕期营养的重要性 孕妇营养素缺乏对母体的影响 并发症 贫血、高血压、甲状腺肿、缺钙症 (包括手足抽搦、骨质软化症等) 产科异常 流产、早产、难产、死胎、胎儿畸形、产后出血 影响胎盘结构与功能 减弱胎盘向胎儿输送营养成分 孕妇营养素缺乏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体重增大及新生儿死亡率增高 胎儿骨髂和牙齿发育迟缓; 胎儿和婴儿大脑发育:智力、心理受影响 生理性贫血胎儿发育不良,婴儿出生后体重偏低, 医学上,将整个九个半月怀孕过程,分为三个妊娠期 妊娠第一期(1-12周) 妊娠期的划分 妊娠第二期(第13-28周) 妊娠第三期(第29-40周) 妊娠第一期(第1-12周): 各妊娠期的特点 这些营养素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红细胞生成有关。 在第一阶段内,饮食的改变和营养需要量,与怀孕前差异不大,每天 只需以日常均衡饮食为基础,增加高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即可。 由于母体和胎儿在此阶段建立相互关系, 母体有时会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现象。 少量多餐,补充维生素,或许可以减轻恶心不适症状 最重要的是,必须避免任何辐射或污染,以及药物的伤害 妊娠初期有恶心、呕吐现象时,在饮食上应该如何调整? 找出引起恶心、不适反应的味道 嗅闻切开的柠檬或橘子 食用较干的糖类食物,例如干面包、饼干等 最好将固体与液体食物分开食用 尽可能避免油腻食物 在第4个月以后,胎儿明显生长,男女性器官发展 完全,心脏已开始有血液循环,脸部轮廓较清楚。 第5个月是怀孕的一个转折点,大部分害喜、不甘落后适现象会逐渐消失、改善,且胎儿会踢动。此时,胎儿大约30cm,体重0.5千克,骨髂成分开始逐渐由软骨转变在一般骨骼。 妊娠第二期(第13-28周) 第6个月,胎儿开始快速生长,体重约1千克,身长35厘米, 第7个月,胎儿继续快速生长,会吸吮大拇指,同时会移动脚和手臂。 第8个月,最安静的时段。事实上,子宫内没有太多的空间让胎儿活动,所以弯曲成准备出生的位置。胎儿所有的组织、器官,尤其是脑,在此阶段质与量快速增加。因此,母体绝对需要维持很好的营养状态。 第9个月,体重3-4千克,身长46-50厘米 妊娠第三期(第24-40周) 妊娠末期容易有抽筋、牙齿易损现象,是否与饮食有关? 原因:可能是血液中钙浓度不足所致 母体即使在缺钙的情形下,胎儿仍会优先夺取钙质,母体就在无形中牺牲自身的钙质,骨骼中钙质会游离出来,以达血钙浓度平衡。 若母体中血钙仍不足,则会有肌肉抽筋现象 (因钙与肌肉收缩的生理机能有关) “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的说法,这也与孕妇饮食中缺钙,易造成龋齿有关。 若母体在整个怀孕过程中,体重增加11千克,这些重量主要分布在: 胎儿:3.4 血液:1.8 脂肪:1.6 子宫:1 羊水:1 组织液:1 胎盘:0.7 乳房组织:0.5 适当增加能量: 孕妇的能量推荐摄入量为在非孕成年妇女基础上每天增加200千卡,脂肪含能量较多。从怀孕初期起,孕妇的某些部位就有脂肪存积。妊娠过程中平均增重2~4公斤的脂肪。孕后期还要供给胎儿的脂肪储备,胎儿储备的脂肪可为其体重的5~15%。 孕妇膳食中应有适量脂肪,以保证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完成其成熟过程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孕中、孕后期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膳食供给能量比为20~25%。孕期要吃适量的动物、植物性脂肪。含动物脂肪较多的食物有各种动物内脏、肉类、蛋黄及动物油,含植物脂肪较多的有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但是,食入过多的脂肪容易导致肥胖,也会导致胎儿发育过大,容易发生妊娠合并症以及难产等。 哺乳期营养的需要 能量 哺乳需要 2000kcal 乳汁850-1200ml (每100ml需要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