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学习辅导(二)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播学概论》辅导材料(二)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建议:本章的内容是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专门论述,论述了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具体介绍了四种传播学研究的方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
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起来难度不大。关键仍然是找出知识内容的内在规律。
传播学研究的特点
传播学研究的方法理论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传播学研究的程序
本章知识脉络 抽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具体介绍四种研究方法 内容调查法
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重点问题
1,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
(1)科学性; 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
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
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
描述:对研究对象做符合实际的描述,回答“是甚么”“怎么样”的问题
(2)操作性 解释: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及特点作出解释。上升到理性层次。
预测与控制:预测在采取措施和创设一定条件后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者根据现有的测量指标预测一段时间侯对象的发展,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综合化: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
(3)综合化与定量化:
定量化: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现象采用数量化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
2,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传播学研究要以该时代人们传播活动的全部现实条件为出发点。
(1)历史观点
要把传播现象放到历史的全部变化中进行研究。
用传播现象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说明传播现象的复杂性
(2)几率观点
实质:在于分析传播现象发生过程中的随机因素的作用。
要求把特定的对象系统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来看待,部分是整体的成分
(3)系统观点
系统方法要求考察对象的系统结构和功能。
3,传播学理论的四种建构类型。
归纳式理论: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
演绎式理论:从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测。
机能式理论:综合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成分,强调数据,也重视演绎。
模型:针对较为复杂,难细分的客观对象,设计出一种模型,加以描述。
注:领会以上理论建构类型时,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例。结合实例来掌握这几种类型。
4,传播学研究的六程序。
选择课题
确定研究客体;
研究设计;
搜集资料;
分析资料;
结论。
抽样调查法
一,基本概念
(1)抽样调查;
(2)随机抽样;
(3)非随机抽样;
(4)样本量
二,重点题
抽样调查的特点。
推断总体的目的性;
推断总体的整体性;
样本抽取的随机性;
抽样误差的可控性;
抽样调查的四部曲程序。
确定调查总体;
编制抽样框;
设计和抽样样本;
样本代表性的评估。
确定样本的实质及确定样本要考虑哪些问题。
确定样本的实质:确定一个能够满足研究者对调查精密度要求的最小样本数。
(1)考虑研究总体样本单位之间的差异问题;
(2)课题要求的精确程度,把握度。
(3)课题研究的实践,人力,财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
随机抽样的形式。
简单随机抽样;
等距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
多阶段随机抽样。
非随机抽样的形式。
遇随机抽样;
判断随机抽样;
雪球随机抽样;
定额随机抽样;
问卷调查法
一,基本概念
问卷调查法
二,重点题
问卷调查中,提问设计步骤和原则。
问卷的核心:提问;
提问的步骤:(1)提出假设;(2)概念具体化,寻找变项;(3)确定指标;(4)编制提问。
提问设计的3原则:(1)合理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艺术性原则;
怎样确定提问项目的顺序?四原则:
先易后难;(2)同类集中;(3)先面后点;(4)先一般后特殊;
问卷调查中,提问内容包括的内容。
四方面内容:(1)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2)行为资料;(3)态度资料;(4)理由资料;
问卷调查中,答案设计的形式。
共六种。(1)二选一;(2)多项选择;(3)排序式;(4)等级式;(5)炬阵式;(6)量表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