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八音和鸣》第一课时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音和鸣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
1.了解常见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类。
2.欣赏民乐合奏《欢欣的日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了解和欣赏,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2.认识并了解常见乐器的名称及分类,聆听民乐合奏曲子,让学生了解民乐合奏形式,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民族乐器知识,能够说出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
3.培养学生的民乐欣赏能力,听赏《欢欣的日子》,能够用语言描绘其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
对民乐合奏形式的认识,欣赏民乐合奏《欢欣的日子》。
教学难点
了解常见民族乐器名称及其分类。
教学用具
音响、音频资料、简单的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欣赏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1.播放《春节序曲》
师:大家熟悉这首乐曲吗?你在什么时候听的?
2.师:好的,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拿他做背景音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1.师: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2.师:是的,有二胡、琵琶、阮、扬琴等这些民族乐器,他们属于长什么样子呢,又是怎样分组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乐器。
生:过年。春节...等等
认真聆听音乐
笛子、二胡、
扬琴、琵琶等等
用熟悉曲目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程
(二)欣赏《欢欣的日子》(分主题欣赏)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曲子,同学们感受一下每一部分的情绪以及用到的演奏乐器。
我们先从引子开始。
这首乐曲的引子为乐队全奏,旋律是怎样的呢?
师:对,热烈欢快的。
师:接下来我们听一下第一部分,大家注意听听主奏乐器的音色。
第一部分是由板胡奏出富有陕北风味的主题,明亮活泼。 我们来哼唱一下第一部分的主旋律。(课本21页)
师:接下来欣赏第二部分。大家试着听一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第二部分呢,采用对答形式,上句用管子和笛子领奏,下句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及笙合奏。管子、笛子与乐队呼应,相映成趣。大家感受一下。
师:第三部分又是怎样的情绪呢?
热烈高亢的旋律、不同乐器的欢快对答,使情绪层层推进,达到高潮。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乐曲的尾声跟引子很相似?
是的,最后的尾声是引子的变化再现,乐曲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学会聆听音乐
生:旋律热烈欢快。
生:可能是笛子
生:和引子相似。
重复聆听,增强感受力
感受音乐,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会聆听。
教学互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再次欣赏《欢欣的日子》
1、师:这些民族乐器呢,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音色,非常丰富,以后老师会带大家一一领路。这么多丰富的声音同时演奏一首旋律,这就形成了器乐合奏,除了刚刚我们欣赏的《春节序曲》之外,老师还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同样是民乐合奏,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欢欣的日子》,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认真聆听乐器合奏的音色效果。试试划分一下,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播放《欢欣的日子》】
师: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呢?
师:是的,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这首乐曲又名《翻身的日子》。乐曲以流畅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和热烈的情绪,表现了解放初期农民分得土地后欢天喜地的情景。
这首曲子是由作曲家朱践耳作于1952年。原是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的插曲,由
中西混合乐队演奏。后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结构短小,风趣生动,是一首广泛流传的民乐合奏曲。
3、师:同学们觉得这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师:是的,全曲由三个部分和引子、尾声组成。
2、生:欢快、跳跃、欢天喜地等等
3、生:三部分
自主探究,加深知识
三、总结 让学生说说今天自己收获到了什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好。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民族乐器,了解了他们的分类,还欣赏了民乐合奏曲《春节序曲》和《欢欣的日子》。
我们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这麽多的艺术珍宝,我希望同学们把他们传承下来并传播出去,做一个艺术的传播天使。鲁迅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