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 道德的职能.ppt

发布:2017-04-27约2.39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道之以德 德主刑辅 ——道德的职能和社会作用;;第一节 得失天下 以德为度;一、经国定邦 唯德是辅;“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 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管子 牧民》;“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 “以德行仁”: 1、行仁义:“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 2、得民心:“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重善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二、为人君者 德必备也;1、克明俊德 “克明俊德, 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尚书 尧典》 意思是说,为政者要弘扬高尚美好的道德使各族人民亲和如一家,团结友爱,文武百官明辩其责,各司其职,国家才能协调和谐,天下民众也就得和善。 ;“克明俊德”的内容 孔子认为要做到: “恭”——行为庄重; “敬”——事上恭敬; “惠”——养护百姓有恩惠; “义”——役使百姓合情合理。;儒家的思想代表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的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的根底,其鲜明的特点是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强调德治而非刑罚。;老子认为:无为、善下、不争、少私寡欲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2、立身惟正 在上位者首在一个“正”字,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如何正? 首先要善思, 其次要善于明辨是非, 最后要善清、慎、勤。;“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吴兢《贞观政要 君道》;3、明道善策 明道:确立原则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 ——《汉书 贾谊传》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 ;善策:善于治下,取得优良的绩效,在于做好三件事: “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左传》 “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韩非子 五蠹》 ;4、举贤任能 墨家重尚贤、亲士,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墨子 亲士第一》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有能者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儒家亦尚贤,重任官得人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 子路》;5、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民”是政治的价值前提和终极追求,天命转移源于“民”,天命显现依靠“民”,政治统治面对“民”。 民本?民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孟子 》 君主利民而后教民,教民而后得民,利民、教民、得民而后王天下。 ;以民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1、明德慎罚 2、“以民为监”:一定程度上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3、富民教民: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4、从平民中提拔人才 思考:科举制度对巩固封建皇权的意义? ;第二节 俗美世治 俗颓世危;一、天下之治乱 系乎风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日北方之学者是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今日南方之学者是也。” ——顾炎武 “天下之治乱,系乎风俗。天下不能无君子,亦不能皆小人,风俗美则小人勉慕于仁义,风俗恶则君子亦宛转于世尚之中,而无以自异。是以治天下者以整厉风俗为先务。”——清 沈圭《落帆楼文集》 “士不知耻”——龚自珍 ;二、移风易俗 敦俗化民;美教化,移风俗——《诗 周南》 道德教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 道德表率——崇俭去奢,严于律己等 陶冶情操——诗书礼乐,高德懿行等;第三节 道之以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