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和力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第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第二节 机械运动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以船为参照物,认为山是运动的;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以山为参照物,认为船是运动的。
例一:一乘客乘坐大巴从东莞往深圳,9:30看到路牌标明55Km,10:00时又看到路牌标明20Km,那么此大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已知:s=55Km-20Km=35 Km,t=10:00-9:30=0.5h。求:v
解:v =s/ t =(35 Km)/(0.5h)=70 Km/h 答:平均速度为70千米/时。
例二:一辆100米长的列车以25米每的速度通过500米长的山洞需要多少时间?
已知:v=25m/s,s=100m+500m=600m。求:t
解:t=s/v=(600m)/(25m/s)=24s 答:通过山洞需要24秒。
第三节 力的存在
女高音低声唱:高是指音调高,低是指响度小。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蜜蜂振翅频率为300赫兹-400赫兹,人耳能听到;蝴蝶振翅频率为5赫兹-6赫兹,属于次声,人耳听不到。
不合时宜的乐音也会成为噪音。噪声防治:声源处(最有效);传播途径;人耳处
第四节 光和颜色
红绿蓝称为光学三原色
红花绿叶:白光下花只反射红光,其余色光被吸收;叶只反射绿光,其余色光被吸收。
红光下看到红花黑叶,绿光下看到黑花绿叶,蓝光下看到黑花黑叶。
第五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A为30°,则入射角为 ;∠A减小10°,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增大 。1.7米的人离平面镜3米,像高为 米,像离人 米,人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人举起左手时,像举起的是 手,即它们是左右相反的。空气中与水面呈30°照射时,反射角等于 ,折射角 于60°,反射光与折射光夹角 于60°。
第六节 眼和视觉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 光具座 上,三者中心要在 同一高度 才能使像呈现在光屏 中央。粗测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倒像时,光屏到凸透镜距离 大于20cm;这时遮住凸透镜一半,光屏上还能看到完整的像,但是像的亮度下降一半。蜡烛离凸透镜35cm,移动光屏使接收到清晰的像时,它离凸透镜距离范围是10cm到20cm之间;要使像变大,应减小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光屏要增大与凸透镜距离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这种情况可以应用于照相机,底片相当于光屏。
眼睛:包括眼球和眼睛附属结构(睫毛,眼睑,结膜,泪腺管,眼球外肌)
视觉形成:光—角膜—房水—晶状体—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视觉中枢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合称为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
虹膜调节通过瞳孔的光量:暗处到亮处,瞳孔缩小;亮处到暗处,瞳孔扩大。
第七节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光路图
显示全部